人生一串

第二百八十三章 營養問題(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我們仍然是一個以穀物為主要食物,並且越來越熱衷吃肉的民族。從各種人均上看,也並不比其他國家顯得更不健康

    這個數據仍隻排在世界第9位,中國人還不算特別能吃肉的民族。澳大利亞以每年人均1115公斤(注意是公斤)肉類的消耗量,成為全球頭號吃肉大國。印度人每年人均消耗量44公斤,是全球最不喜歡吃肉的國家。

    穀物占比下降,肉食消費提升,不缺鹽,各種蛋菜奶供應大大增加,按理,這應該是飲食最合理最健康的時代。但為什麽人人都覺得中國菜不夠健康?

    那些肉管夠、菜管夠、油水管夠的地方菜菜品,在多年前是供食客偶爾嚐鮮,偶爾補油水,偶爾痛擊味蕾為賣點的,在今卻成為日常飲食的標配,頓頓這麽吃,這才是問題。

    不健康的菜單與曆史階段、社交文化有關。如今不健康吃法更主要存在於社交場合,在外麵吃飯的時候。除去酒精泛濫問題,今賓朋滿座的餐桌社交相對來還是比較粗獷的,和一百年前一樣,主人內心仍是以最大程度滿足原始欲望為誠意體現,巴不得“炒一本”。

    經過王剛的普及,寬油是一個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中餐詞匯

    餐飲業自然順應需求,滿足本能,不遺餘力。寬油、明油並不家常,但在商業領域是日常,重鹽、重辣也不家常,但是現代人口味越來越重,這是一個商業養成過程。

    其實遠離饑餓僅是一代人的事情,因為長時間反複強化的饑餓記憶,使得滿足後不知節製,這是生物本能使然,也是匱乏記憶尚未遠去的體現。

    相對應的,節製飲食,就不能寄希望商家自己有追求,去看齊國際先進水平。而需要一代人改變飲食態度,在吃上變得心平氣和,告別暴飲暴食,開始在意每一口的價值。運氣好的話,這應該會再需要個一二十年吧。

    健康菜單不意味著吃得便宜節省,往往意味著更貴。

    中國菜有不健康的,不意味著所有中國菜就是不健康的,這是個邏輯問題,不難理解。

    地中海式飲食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其次才是穀類,被認為是健康飲食的代表。

    BB紀錄片《全球最健康的飲食方式》,盤點了全球各國飲食方式,從最健康到最不健康排出了50個。傳統以蔬菜為主的中國飲食位居比較健康的一檔,健康度列第18名,拖後腿的不是重油重鹽,而是稻米等碳水在食物中占比過高,增加了糖尿病風險。

    世界上有更不健康的地域飲食,他們的問題明飲食健康不僅是菜單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幾個太平洋島國擁有世界最高的糖尿病發病率,馬紹爾群島、圖瓦盧、湯加、瑙魯等,他們的特點是肥胖率高,飲食習慣單一。這些國家因為物產有限,常年進口大量罐頭等加工食品,這些高脂高糖的加工食品成了居民生活的主要食品,直接危害了大部分人的健康,但是又沒有替代品,因為這些罐頭食品是窮人能負擔得起的選擇。

    對於其他物產豐富的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健康飲食本身也並不便宜。新鮮蔬菜水果比一些肉類和加工食品更貴,這是社會分工,不同產品不同生產效率造成的結果。新鮮蔬菜水果消耗的人工一般要比加工食品更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