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舊事

十五、七太太(1/2)

    偉人必須得有人崇拜,很遺憾,盡管楊森自己出馬,同時逼著下屬扯著嗓子造勢,但就算是在成都,也沒幾個人崇拜他,怕倒是有人怕了,可也就是在大兵在場的時候。折騰了這麽長時間,崇拜的氣氛還是沒起來。每次精神講話,士兵們拍巴掌,像是例行公事,表情呆滯, 沒有一點發自內心的感動。甚至,盡管規定軍官和公務人員要戴楊森的像章,但經常有人遺忘。各個店鋪掛他的畫像,迄今為止,沒有掛好的。楊森這個偉人,忙活了半天,還沒有個偉人樣兒。

    最可氣的是,他要求軍官和士兵背誦他的語錄,下麵匯報說,經過抽查,大家都合格了,百分之百都能背下來,但是等他親自抽查,查一個露餡一個。背不下來還不是事兒,關鍵是背得七顛八倒的,意思都反了過來,比如“楊森說,不許抽大煙”,到了大兵嘴裏,就變成了“楊森說,哪個能不抽煙”;“楊森說,不許裹小腳”,變成“楊森說,小腳的婆娘硬是好看”。

    所以,他必須整頓,嚴肅整頓。下大力氣,組織糾察隊,定期巡查。在瓷質的像章沒有到貨之前,布製的像章也得佩戴。軍官和公務人員,若有不佩戴像章,或者像章佩戴不符合規定者,一律免職,砸掉飯碗。

    讓他們記得,是吃的誰的飯。各個公共場所和店鋪,一定要掛好他的畫像。店鋪說沒有地方掛他的像,店鋪裏不是有佛龕嗎?佛龕裏一般都是供奉著關公。關公既是成都的地方保護神,也是財神,更重要的,還是袍哥的祖師爺。在這種地方,把佛龕裏的關公都撤了,擺上他的像,還宣稱說是破除迷信。新政嘛,掃蕩封建落後是必須的。對他的迷信,對他的崇拜,卻是一定要有的。

    經過扛著大刀、挎著盒子炮、高舉楊森大令的糾察隊的嚴厲整頓,情況大有好轉,軍官和公務人員幹脆讓自家的婆娘在外套上端端正正縫好了他的像章,隻要出門,就一定披上外套。他們的婆娘比他們還要積極,出門的時候一定要先檢查一遍,才放心讓他們出去。各個店鋪, 原來的佛龕裏的關公,現在都換成了楊森,隻不過原來佛龕前麵的貢品沒了,楊森的像前也沒有了香燭。

    然而,成都人就是成都人,成都是玩樂之鄉,成都人是玩樂之人,讓他們這樣政治化,實在太難。過不了幾天,大家胸前的楊森像,有的開線,有的掉落。店鋪裏佛龕上的楊森像,則布滿了灰塵,肮髒不堪。

    楊森是個時髦的人,學吳佩孚,吳佩孚可是個講究進步的人,所以男女平等也是寫在楊森標語上的。不過,可能這個標語隻是他從外麵學來的,他並不大清楚裏麵的意義,所以,根本擋不住他左一個右一個地找姨太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