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習慣是慢養出來的

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尋找美(2/2)

    2.家長應指導孩子有目的地欣賞自然美

    欣賞大自然的好處,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珍惜環境的意識,培養他們熱愛動物、保護花草樹木的情感,使孩子懂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這才是欣賞大自然的真正目的。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來感受大自然的各種風貌。春天綠芽長出來了,給人帶來滿目生機;夏天樹木長滿樹、葉,給人帶來片片蔭涼;秋天風高氣爽,讓人感到陣陣快意;冬天到處銀裝素裹,使人體驗白色世界的純潔。這是四季不同的景色,春的生機、夏的炎熱、秋的涼爽、冬的淡雅,隻要稍加觀察就不難體悟。這是父母指導孩子欣賞大自然時必須掌握的。

    3.啟發孩子對自然美的領悟

    在欣賞自然景色時,家長要邊看邊指點、邊走邊講,還可停步欣賞,最好能用簡練的語言向孩子描述景色,或者用朗誦來啟發孩子的情感,使藝術語言和眼前的風景融合在一起。這可以啟示孩子的靈感與想象力,加深孩子對自然美的領會,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帶到優美的境界中去。例如欣賞春天的景色時,家長可以朗誦:“是誰化開了河上的冰塊?是誰送來了桃花的芳香?是誰叫醒了沉睡的麥苗,替它穿上綠衣裳?啊!是你呀,可愛的春姑娘!”用這種形象鮮明、通俗易懂的詩歌去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比單純解釋、說明的收效要好得多。

    外出時,家長最好攜帶攝像機、照相機等,引導孩子記錄圖像、記錄文字或記錄語言的習慣。一來有助於他回憶當時的遊玩情景,以便加深印象;二來可培養他的業餘愛好,增加審美興趣。

    4.購置一些旅遊類的書籍

    閑暇時翻翻旅遊類的書籍,可增長孩子見識,勾起探索的欲望;也可與孩子一起看“人與自然”、“自然探索”、“動物世界”、“國家地理”等關於自然科學的電視節目,加強感性認識,更多地了解國內外的自然知識。

    5.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的時候,父母應該擔當起“審美教師”的角色

    欣賞大自然,與欣賞美術作品是不一樣的。因為自然景色中的各種視覺要素是相互融合的,而且隨著人的位移的變化不斷地變化,所以,如果沒有家長一定的引導,孩子就不容易感受。加之孩子在大自然中極度興奮,常常是活蹦亂跳的顧不上欣賞大自然,所以往往一趟遊覽回來,孩子依然是一無所獲。因此,家長帶孩子外出觀賞自然風光,一定要加以指點,用語言來指導孩子如何去觀看和欣賞,讓他們充分體會自然景色的美。必要時,可以一邊與孩子觀景,一邊拍照片,從而加深孩子觀賞以後的感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