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不生病

老年人的飲食特點

一旦進入老年階段,人們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機體的代償能力相對較差,所以這一階段的養生保健也就和老年人的生理特點相適宜,極具特色。 1.宜素少葷 醫學研究證明,許多老年病與嗜食葷膩有關。國內老年人一般好靜少動,熱能消耗較少,過多攝取葷食或經常飲食過量,既加重胃腸負擔,又易肥胖,導致誘發多種疾病。因此,老年人的食譜應以素為主。 2.宜鮮忌陳 新鮮食品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老年人的食物以隨購隨食為好。尤其在夏季,年老者最好不要吃隔夜食物,以免腸胃受累,引發某些疾病。 3.宜少忌多 老年人食物應依據少而精、少吃多餐的原則。把胃填得太滿,是老年人飲食生活中之大忌,長此以往,不利健康。 4.宜軟忌硬 老年人大多牙齒不如從前,胃腸蠕動與消化液分泌也大大減少。軟食對胃腸有好處,且易於消化吸收;烹調宜以蒸燉為主,少食油炸堅硬之品。 5.宜清淡忌過鹹 過甜、過辣的口味對老年人都不適宜,如果患有高血壓、心腎疾病的老年人,口味更宜清淡。 6.宜溫忌冷 老年人多為虛寒之體,溫食可暖胃養身。平日應少吃冷食,更忌生食,即使在盛夏伏暑,過食冷飲也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7.生猛海鮮別動心 生吃魚、蝦和半生不熟的各種肉類、蛋類現已成為時尚。對此,老年人應“敬”而遠之。人體每天攝入的蛋白,在腸道中經消化分解可產生一定量的氨類。氨係有毒物質,但經肝髒尿素合成酶作用後合成尿素而解除毒性。此過程所需尿素合成酶中含有生物素成分,如體內生物素不足,酶活性下降,氨便不能順利代謝,則可引起高氨血症。但這種解毒的生物素一旦與抗生物素蛋白結合即可失去作用。這種抗生物素蛋白主要存在於動物蛋白之中,經加熱後即可被破壞,如生食或攝取半生不熟的肉蛋類,則抗生物素蛋白直接進入人體內與腸道中生物素結合而導致生物素不足。生物素明顯短缺,可出現四肢皮炎、皮膚和黏膜蒼白、精神抑鬱、肌肉酸痛、感覺過敏和食欲不振等症狀。老年人肝髒功能和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因此要盡可能減少有毒物質對肝髒的損害,並使有毒物質迅速解毒。 8.老人不宜常吃的食品 油炸類食品:這類食品含脂肪高,常吃會消化不良、肥胖、增加患癌危險。熏烤類食品:常吃罹患胃癌的危險。醃製類食品:此類食品含鹽量高,易引起腸病。冰鎮類食品:冰鎮食品入胃後,胃液分泌下降,易誘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醬製品:醬製食品含鹽量極高,常吃會重心血管和腎髒的負擔。甜食類:常吃這類食品易肥胖,對動脈硬化和糖尿病防治不利。動物內髒:動物腦肝腎含膽固醇都較高,不宜常吃。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