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不生病

補血藥膳薈萃(1/2)

    血虛症主要表現全身虛弱,為血液虧虛,髒腑百脈失養所致。中醫認為肝藏血,脾統血,心主血。故血虛症與心、肝、脾三髒關係甚為密切。又因腎主骨藏精,精血可相互化生,因此血虛與腎也有一定關係。血虛症主要表現為麵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不眠,及婦女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症。臨床上血虛患者常伴有氣虛症候,且“氣能生血”,故每於血時常配補氣之藥食,使“氣旺則血生”。血虛症常見於各種貧血、血液病、晚期癌症和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常用的補血食物有雞肉、雞血、豬血、羊肉、豬腎、豬蹄、豬肚、龍眼肉、桑椹子等,常與補血食物相配伍的中藥有當歸、阿膠、熟地、首烏、枸杞子等。常用的補血類食療藥膳方有如下幾種。

    1.圓肉補血酒

    桂圓肉250克,製首烏200克,雞血藤250克,米酒1500克。

    將製首烏、雞血藤切成片,桂圓肉去核洗淨搗碎,一並放入瓦壇中,加入米酒密封,置入陰涼處,每日搖晃1~2次,浸泡約15~ 20日後即可。

    每日早、晚各飲服1次,每次15~20毫升。連續飲服15日。

    養血活血、滋陰補髓。適用於血虛氣弱所致麵色蒼白、頭眩心悸、失眠多夢、四肢無力、須發早白等症。

    2.黑豆粥

    黑豆50克,紅棗30克,糯米200克,紅糖50克。

    先將糯米、黑豆浸泡過夜洗淨,入開水鍋內,用文火煮熬10分鍾,將紅棗洗淨,去核,加入粥中繼續煮熬,待米爛豆熟粥將稠時,加入紅糖稍煮片刻即可。

    早晚食用。

    補脾益腎、活血利水、祛風解毒。適用於脾虛血虧、腎虛消渴、腰痛浮腫、丹毒、風寒濕癬、頭目眩暈、自汗盜汗、藥中毒等症。

    3.玄參燉豬肝

    玄參15克,豬肝500克,菜油、蔥、生薑、醬油、白糖、黃酒、水豆粉各適量。

    ①將豬肝洗淨。

    ②豬肝與玄參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煮1小時,撈出豬肝,切成小片備用。

    ③鍋內加菜油,放入蔥、薑、稍炒一下,再放入豬肝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