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葉問如鏡,照亮族魂(1/2)

    在沒看電影《葉問》之前,凡是表現近代武林高手的電影、電視,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有中日高手比武的場景,霍元甲如此,陳真亦如此,就像傳統小說、戲劇中好人和壞人打擂台一樣,壞的一方肯定諸多奸謀,使詐、用暗器、下毒,但最終好人還是打敗了壞人,一如《葉問》中,葉問一連數掌,擊得那日本將軍癱委於地,然後昂然接受劇裏劇外眾人的喝彩歡呼。

    我很懷疑這種比武,都隻是一種故事,並非真有曆史的依據。《葉問》裏的故事,屬於最粗糙的一個。怎麽可以想象,一個打傷或者打死日本將軍的人,可以從容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日軍占據的佛山,逃到同為日軍占據的香港,然後安然無事?事實上,本人從事民國史研究多年,從來沒有在民國史料中,發現過這樣的事情,也沒有聽說過別的同行,發現過這樣的史料。如果當年真有這樣的比武,當年的報紙肯定不會放過。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樣的事情,在今天卻真的有了。前些日子,眾多的媒體報道過中日雙方搏擊高手比武的事情,跟大家預料的一樣,中國人戰勝了日本人,我們看到了獲勝者那高舉獎杯的照片。隻是,中國高手獲勝之後,有人質疑,那日本高手根本就是在日本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孰真孰偽,我是外行,無從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人比較有眼福,不僅能看到戲劇的故事,而且能看到戲劇性的真實演出。

    到目前為止,至少還有相當多的中國人很恨日本人,這樣的恨,有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原因。我們中國人,在現代化的方麵,進步其實是相當迅速的,在近代曆史中我們被人討厭的文化特征,諸如小腳、辮子和不講衛生、隨地吐痰,等等,到現在已經消失或者正在消失,順便連同我們的戲劇、茶藝和民俗也消失了。剩下那點兒,不過是在旅遊時為了博遊客一笑的殘渣。反過來日本人則保留的相當多,茶道、劍道、柔道自不必說,連歌舞伎、相撲到今天依然可以進行商業演出。也就是說,我們文化中跟人不一樣的地方很少,而且越來越少,人家文化跟人,包括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在文化上似乎很有血緣聯係的中國和日本,彼此的討嫌看來一時半會兒不會消失,尤其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討厭也許更多一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