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葉問如鏡,照亮族魂(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曆史的仇恨,不用說,是日本人要負的責任更多一點兒。中日兩國自開國以來走向現代化的曆程,吃掉朝鮮和中國,是日本最終選擇的某條路徑的前提,反過來,中國沒有類似的前提。可悲的是,日本是個學習西方的優等生,而中國隻是一個中等生,因此,中國挨打、被欺負、遭吞噬,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在軍國主義主導下擴張侵略的日本,能幹出多少慘絕人寰的事情,事實上早已超出了現在日本人的想象。更加可悲的是,戰後的日本,由於占領者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沒有對自己進行徹底的反思,在國內留下了一個龐大而從不認錯的右翼,在戰後不長的時間,昂然進入最發達國家之列,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右翼,甚至重新變成了日本複興的火車頭。

    應該說,戰後的日本,並非沒有對那段侵略曆史的反思,但反思的聲音,永遠都壓不過不認錯的呐喊。這種呐喊跟冷戰時特別的反共聲音往往難分彼此,攪在一起,使得事情更加複雜化。而日本政府,對於戰爭的態度,又相對比較曖昧。反過來,作為受害者的一方,中國人的批判和反思,也因為冷戰的緣故,顯得過於臉譜化和功利化,很難令人信服。當然,更難以起到化解仇恨、正視曆史的作用。所以,當改革開放,中日再一次開始大規模接觸之後,兩國國民的關係,不是因經濟聯係導致的物質至上主義,就是仇冤再生,仇日和哈日,一如一枚硬幣之兩麵。

    戲劇的民族主義,就是仇日一麵的具體體現。這樣想象的中日擂台在熒屏上出現得次數多了之後,每當日本球隊來華比賽的時候,我們就會理所當然地把這些無辜的球員,當成昔日的日本武士,肆意叫罵,無所不用其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