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當“進化論”淪為統治工具(1/2)

    中國的皇帝是人不是神,這一點大概是個人都知道,但是,如果生活在帝製時代,情況也許會有點兒不一樣。真正明白裏就,知道皇帝跟我們一樣,吃喝拉撒,會生病也會死掉的,除了皇帝的身邊人,就是那些明白人或者野心家。剩下的芸芸眾生,恐怕多少會覺得皇帝還是有點兒神氣,能坐上龍椅的,如果是人的話,也是非常之人。那些一向崇拜清朝皇帝的蒙古人,隻有到了跟末代皇帝溥儀一同蹲了監獄,而且受了共產黨人的教育,才會發現自己和祖先多年崇拜的對象,原來是個拉完屎連褲帶都係不好的廢物。

    從前接觸辛亥革命的史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時候,很多老百姓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皇帝沒有了,我們可以不交租稅了。或者是,皇帝都沒有了,為什麽還要交租稅?害得革命黨人成立的各級軍政府沒有錢用,馬上就得派兵下鄉,逼迫老百姓交錢交糧,但還真的就有很多百姓即刻武裝反抗。江南地方,許多縣的革命黨人,對付清政府官員倒沒有動過武,對付抗糧抗稅的刁民,倒是真的開槍開炮來著。

    讀《鄭超麟回憶錄》,發現他說他們家鄉的人也有類似的事情,在辛亥革命之後,鄉民們都傳,皇帝沒有了,什麽都不用怕了。因此,土匪多了,販私鹽的多了,抗糧抗稅的也多了,新的縣政府想要管管,結果亂民聚眾,一哄而起,嚇得縣知事從衙門後門逃走,最後還得前清時候的老知縣出來說和,民國的縣知事才可以重新回來任事。

    雖然,這樣的事情可以說都是個案,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民國初年,各地政府統治的武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在整體社會狀況跟清末類似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往往非得依靠軍隊才能完成過去的征糧征稅任務,甚至鄉紳們也不得不武裝起來,沒有武力背景的鄉紳,往往難以維持在鄉間的權威。不是清末就沒有土匪,沒有私鹽販子,沒有抗糧抗稅,沒有所謂的“刁民”,但很明顯,很大一部分介於“刁民”和良民之間的人,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變得比較不安分起來,下層社會騷動不安,使得治理變得相對困難了許多。

    這種狀況,部分是改朝換代之際的常態,凡是朝代變了,總免不了會人心浮動,不逞之徒趁機作亂,反正成功了就發一大筆,失敗了大不了丟腦袋,本來一無所有的他們,丟了腦袋,也無所謂。隻是跟著起哄的人,之所以能有膽量跟著,多半是因為舊皇帝沒有了,新的真龍天子還沒有見的緣故。

    袁世凱之所以再行帝製,一直輿論都抨擊說他自己有帝王野心,在做皇帝夢。其實,作為清末以來公認的最能幹、頭腦最清醒的能臣,如此精明的袁世凱,就算我們能證實他確實有這種偏好的話,其政治抉擇,不大可能全然出於自家的偏好。顯然,以當時的情勢論,他和他的謀士們,顯然都看到了我們上麵所說的皇帝在中國這塊土壤上的權威魅影。當時所謂共和不符合中國國情輿論喧囂,背後的意思就是中國人更適合皇帝的統治。當然,他們所說的中國人,不僅有蠢蠢欲動的“刁民”,還有那些把持一方政治的武人,不僅有那些袁世凱鞭長未及的西南軍閥,還有他自家派出去驅逐了國民黨勢力,從而占據一方的北洋宿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