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地師

第248章 風水寶地(1/2)

    秦淳風既然答應了姬滿幫助他的愛妃尋找一處風水寶地,同時之前他也和劉老板說過,不能繼續在家裏養著那具不化骨童屍,對方也答應了他。

    如此一來,正好可以滿足雙方的要求,隻不過秦淳風還是先從姬滿手中,將那孩子的屍體,先交給劉老板保管,然後他開始尋找風水寶地,用來安葬一大一小兩具不化骨。

    風水寶地通俗來講,那自然就是風水好的地方,死者埋葬在這種地方,一來是讓死者可以安息,二來就是可以助生人事業興旺、富貴顯達,這便符合風水學中“富貴”的原則和標準,而富貴便是所指“好風水”的地理位置和環境。

    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寶地,需要滿足這麽三個標準。

    其一,後有靠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案山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墳穴藏風聚氣而令生人納福納財、富貴無比。

    其二,風水寶地標準要外洋寬闊能容萬馬,可致後代鵬程萬裏、福祿延綿。

    其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有這麽幾個城市,所處的位置便是風水寶地。

    首先是北城,這座城市可以說是北依山險,南控平原。

    周武王封堯的後代於此,當時叫薊丘,後來成為燕國的國都。

    遼代以北城為陪都,稱燕京。金代於 1153年遷都北城,改名為中都,從此成為全國的正治中心。

    元代以北城為大都,以“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設北城,奠定了北城的規模。

    明初定都應天,為了殺元代的王氣,拆除了元朝的宮殿,把北城牆向南推移,明成祖遷都北城,為了體現皇權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軸線向東推移了 150米,新建的宮殿都在中軸線上,又在線北堆築了一座景山,用以鎮元代殘餘的王氣,以便明代長治久安。

    清代仍以北城為都城,增建了地壇、日壇、月壇,用以祭祀。

    北城南麵有天壇,北麵有地壇,東麵有日壇,西麵有月壇,分別表示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其次是應天,這座城市是虎踞龍盤、依山傍水。

    應天的西麵有座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應天清涼山,像一個蹲著的老虎,東麵有鍾山,像盤曲的臥龍,所以曆來的人們稱應天為“虎踞龍盤”。

    這個稱呼由來已久,據晉代張勃的《吳錄》,劉備派遣諸葛亮到應天,諸葛亮歎道:“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應天先後有不少王朝和政權在此建都。三國的東吳以及後來的東晉、宋、齊、梁、陳曾在此建都,史稱六朝古都。

    應天地勢險要,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邊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磯,從西南往東北有石頭山、馬鞍山、四望山、盧龍山、幕府山,東北有寧鎮山脈的最高峰鍾山,北邊有富貴山、覆舟山,雞籠山,南邊有長命州、張公州、白鷺等沙州形成夾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