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小百科

老人洗澡“六不要”

1.不要長時間把全身浸在熱水中 不要長時間把全身浸在熱水中,否則體表的血管擴張,頭部的血流量減少,容易發生腦溢血或出現頭暈、眼花症狀,嚴重者甚至昏倒。高血壓病患者更應注意,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以免體表血管過分擴張,導致血壓驟然降得太多。尤其是在公共浴池泡澡更不宜(北方人多有此習慣),公共浴池熱氣聚集多,空氣流通不好,室內缺氧,加上老年人如患有一些疾病,很容易感到憋悶、壓抑、氣短。此外,公共浴池水溫較高,長時間浸泡其中,身體表麵溫度急劇上升,大量血流成分轉變為汗液排出體外,會引起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流速緩慢;而高溫又使皮膚血管擴張,大量血液進人其中,從而導致心、腦等重要器官缺血。這種情況貌似“活血”,實為“缺血”,是血栓形成即腦卒中的誘發因素。即使在家中的浴室洗澡也要保持通風,水溫控製在35~36℃為宜。這個溫度既不熱,又不冷,浸浴其中,人體感到舒話。 2.不要剛吃完飯就洗澡 胃腸在消化過程中需要心髒輸送大量血液,剛吃完飯就洗澡,會使消化道血液減少,食物不易消化,還會加重心髒負擔。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可能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寨。 3.不要過多便用肥皂 如果天天洗澡,不一定每次都使用肥皂。人體皮膚表麵覆蓋著皮脂,它具有抑製某些細菌和黴菌的作用,皮脂還能夠滋潤皮膚,是天然的“潤膚霜”。肥皂用多了,把皮脂全部洗掉了,會使皮膚幹燥,在寒冷季節尤為明顯。老年人應以洗溫水澡為宜。溫水對皮膚刺激小,心髒負擔也小,新陳代謝等生理變化也進行得較慢。 4.不要逆著靜脈血回流的方向搓 靜脈血管壁上有靜脈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流回心髒。由上而下使勁搓,久之會損傷靜脈瓣,使血液回流發生障礙,引起靜脈曲張、下肢潰瘍或靜脈炎。故洗澡搓四肢時要由下往上搓,以免損傷靜脈瓣。切忌使大勁搓,以免搓傷皮膚導致感染。 5.不要空腹或飽餐後洗澡 人在空腹或饑餓狀態下血糖低,洗澡時會加速消耗能量,導致血糖更低而發生暈厥。也不要飽餐後洗澡,否則腹部脹滿,進入水池後受水擠壓,使呼吸膈肌受限,易導致呼吸困難。 6.不要洗澡過久 一般洗浴30分鍾即可。時間過長會導致疲勞。 注意:不要坐在公共浴池的池沿上擦拭皮膚,以防傳染皮膚病或泌尿係統感染。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