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大國之芯

412章 高標準高要求(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周曉東這次被軍方高層納入了編製之內,並且給他的權限是相當高,能夠接觸到以前根本就無法接觸到的內容。

    H7這款軍機項目是空軍在七十年代初根據自身需要形成的產物。

    那時候空軍希望能夠研製一種能夠對前線地麵目標和海上艦艇目標進行轟炸的新一代噴氣式戰術轟炸機,並進行了長期的技術需求論證。

    國內向來米國方麵的軍事技術動向跟蹤得很緊,國內空軍和海軍通過對米國在南安國戰爭的研究,空軍的需求逐漸從純粹的前線戰術轟炸機轉向了F-111、F-4這樣既能夠對麵打擊又具備一定空戰自衛能力的新飛機類型,而海軍也同樣希望能夠獲得這麽一種新飛機,這才有了殲擊轟炸機技術項目的長期論證和預研。

    陳逸飛帶領的技術團隊上交的設計方案得到了軍方的認可,花了十年的時間進行研製。

    整體來說,這款殲擊轟炸機的技術底子是畢竟是七十年代定下的技術方案,當時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受研發技術水平的限製,設計單位隻能為*H7選擇技術難度較低的方案,導致最終確定下來的設計方案中存在機翼對附著氣流的控製能力不足的問題,存在容易引發失速,甚至進入尾旋的風險,並且這種飛機是低空飛行的,一旦進入尾旋,很難搶救回來,這個也是這款飛機服役後中間陸續出現失事的主要原因。

    這款殲擊轟炸機早期型號技術性能其實並不咋樣,跟國內另外一個設計院的另外一款強擊轟炸機一樣要過頂水平轟炸,空軍方麵對此並不是很感冒,隻是少量采購,反倒是海軍方麵采購得比較多,主要是因為這款飛機的發動機動力比較強,載荷比較大,能掛載大型的反艦導彈,是除了H6轟炸機以外海航部隊最強的空中反艦平台。

    這款*H7中間又進行了陸續的小幅度修改,雖然氣動布局中規中矩,不過驗證了很多新概念,導入了戰鬥機總線係統以及西方國家的一些航電係統,之前那也是挑大梁的機型。

    周曉東向來是手中有什麽牌就打什麽牌,像陳逸飛和薛馳濤這樣的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當年那都是從設計員、設計組長、設計室副主任、試飛站技術站長、副總工程師一步步升上來的,中間負責了國外機型的仿製測繪設計和眾多機型係列以及改進型的研製生產,技術經驗都是極為豐富的,軍方能將這些專家抽調過來給他,無疑是讓他抓了一手好牌。

    前天一號設計院因為總部這邊抽調了陳逸飛和薛馳濤等技術骨幹給他的事情還跑過來堵他的門,鬧到了總部。

    畢竟一號設計院方麵此時正在預研新型*H7項目,總部方麵將這個項目的核心技術專家此時抽調走,自然是影響到了這個項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