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三朝國丈的弘雅大略

第五章 側帽誰解獨孤信(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秦州刺史獨孤如願的這套做法,讓百姓真心拜服,於是,數萬家流離失所的百姓,都拖兒帶口地跑來歸附。

    每戶有多少人?在不同的時期和情況下都不同,但至少都是三到五人的規模。以五人來計算,獨孤如願在他38歲之後的一兩年內,便為國家爭取到了6萬人左右,其中也不乏勞動力和兵源。

    獨孤如願的文治之才,更強於武功,一時間名聲大噪,“信著遐邇”,宇文泰因此賜其名為“信”。但這個“信”,並不代表宇文泰對他的態度。

    前麵說到過柳虯婉拒宇文泰的事。事實證明,柳虯果然隻是找了個借口。因為,他為母親侍奉湯藥不久,又跑去給獨孤如願當開府從事中郎了。等到老上級出鎮隴右時,他也跟了去。宇文泰能視若無睹嗎?當然不能。某次,趁著柳虯入見的機會,留他做了丞相府記室。

    不管宇文泰信不信他的老朋友,自從獨孤如願被賜名以後,“如願”二字已成曆史。對於宇文泰挖牆腳的做法,獨孤信也很無奈,隻能將心思安放在政務上。而在獨孤信忙於治理地方時,三國之間大體上相安無事。

    大統七年(541年),東魏和梁的聯係依然十分密切,時常派遣使者往返聘問。就在這年前後,宇文泰將自己的庶長女,嫁給了太子。這樣一來,宇文家族眼前與往後的利益,按理說又多了一層保障。然而,他卻想不到,女兒嫁過去以後,對自己的定義,首先是太子妃——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稠鬆嶺平叛,加授太子太保

    為了繼續推進政治改革,蘇綽裁減了不少冗員,開始實行屯田。屯田有軍屯和民屯之分,前者尤為重要,它可以為邊防部隊提供給養。說起來,兩魏之間,雖有汾州與晉州那樣,民間通好的情勢,但大家都知道,兩魏之間是遲早還要再戰的。

    皇帝元寶炬也同意推行蘇綽所提出的六條詔書。

    在九月間,獨孤信見到了推行六條詔書的公文。“一曰清心,二曰敦教化,三曰盡地利,四曰擢賢良,五曰恤獄訟,六曰均賦役”,這幾條綱領意思很淺顯易懂,無需解釋。不過,宇文泰不但自己把這個作為座右銘,還下令讓上下官員反複閱讀,爛熟於心,如有不從此令者,一邊涼快去!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熟記詔書內容果然對治國有效嗎?

    記得,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四度編修《大誥》,強令百姓學習,甚至還將之列為科舉考試的必學科目之一。這部刑典,可謂是案例生動,“老少鹹宜”,沒人看不懂,雖說在他駕崩以後,這做法也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明初需要“亂世用重典”的時期,《大誥》是起到過震懾作用的。

    六條詔書的全文大約4000來字,對於有些官員來說,背起來不是那麽容易的,但其精神真的被全部吸納之後,必然會由下至上地,對西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改革措施,起到一些推動作用。

    如今,學術界都普遍認為,實施六條詔書之後,西魏便迅速轉弱為強,繼而為北周統一北方和隋朝統一全中國創造了條件。

    西魏的改革搞得如火如荼,東魏那頭,高澄也敲定了用人的新法,因為他們是在麟趾閣議定此法的,所以便名之為《麟趾格》。

    在西魏推行六條詔書的下一月,東魏正式頒行此法。這套法律,也不僅僅隻是有關用人思想的,在後世也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因為,它是《北齊律》的藍本,也是隋唐律法的源頭。

    看來,兩魏都在治理內政方麵下了不少的功夫,但有的時候,所謂的差距是在細節之上。西魏的六條詔書,就有取名和推廣實施上的兩個細節,值得注意。

    500多年前,漢武帝頒發給十三州刺史,用來規束他們職權的詔書,便叫做“六條詔書”。西魏所發的這個與之同名,自然是有仰止前賢的意思在裏麵。

    在推廣和實施上,獨孤信作為一方刺史,為此特意開設學校,由他選拔上來的中下級官吏,都要認真學習詔書裏的內容。當然,像他這樣做的同級官員也不少,因為,這是宇文泰的要求。

    作為隴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獨孤信在文治之外,也會不時承擔外出作戰的職責。大統七年(541年)時,梁仚定反魏,獨孤信奉旨鎮壓反軍。

    在出征之前,獨孤信將有關梁仚定的情況,都捋了一遍。此人是宕昌國的現任國主。在東晉十六國末期,羌人梁勤建國。因為宕昌國國土麵積小,人口也少,到了北魏太武帝時,便歸附了北魏。

    和大多數附屬國一樣,它們跟宗主國的關係時親時疏,主要還是看在位者的決策。梁仚定是第十三代國主,他早已不滿於附屬地位,曾在北魏末年興兵犯境。到了西魏時,宇文泰派出趙貴等人,攻破宕昌國。

    駭於西魏比東魏不足比宕昌國有餘的實力,梁仚定隻能俯首請罪。西魏將他封為撫軍將軍,又在大統四年時,授予他南洮州(後改岷州)刺史、要安蕃王的職銜。

    不過才過了三年,梁仚定便再次燃起戰火,舉兵造反。獨孤信捏緊了拳頭,準備給梁仚定一點顏色看看。哪裏想到,這次他沒能和對方直接交手。這是因為,獨孤信還沒趕到那裏,對方陣營裏已經起了內亂,梁仚定便被他的部下給宰了。

    但是,這不代表獨孤信就可以撤軍回家了。

    梁仚定雖然死了,他的殘軍卻被其後人收編為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獨孤信打探到他們在萬年屯兵,便準備從三交口攻入。對方抱著拚個魚死網破的勁頭,又占著地利的便宜,若強攻則勝亦慘勝。於是,為減少損失獨孤信通過審問俘虜的辦法,打聽到了一條隱秘的小道,可以快速進擊稠鬆嶺——這個稠鬆嶺,是萬年的門戶。

    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告訴獨孤信,隻要攻入叛軍的門戶,萬年自然就容易拿下了。

    叛軍顯然沒想到,獨孤信還有這一招,再加上,他又刻意製造出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情狀,搞得對方以為西魏大軍壓境。心一慌,軍陣便全亂了。

    叛軍們狼狽不已,紛紛作鳥獸散。獨孤信乘勝直追,一路追到萬年城之下。部分叛軍逃得不夠快,已經被擒住了。望著城下氣勢逼人的西魏主將,終於,他們決心投降。

    隻要從今往後老實規矩,至少還能保住老窩不被端了去!

    獨孤信讓快馬將戰報報回朝廷。這時,宇文泰打算招懷眾多民族,便表現出寬宏的氣度,不僅赦了叛軍們的罪,還將梁仚定的弟弟梁彌定冊為宕昌王。

    就這樣,宕昌國保住了,終西魏一朝,也沒敢再跟宗主國鬧脾氣。直到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時,才被攻滅。

    因為獨孤信在平叛中的出色表現,皇帝特意為他加授太子太保。這個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一樣,理論上是負責太子安全、教授文武的官職,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是一個榮譽稱號。不過,這個榮譽稱號的品級可不低,是從正一品,僅次於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公。

    這一年,獨孤信39歲,將近不惑之年,也越活越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麽。他在隴右已經呆了一年,眼見積壓的公事越來越少,以往的冤情也都得到澄清,他滿意地笑了。

    勸農課桑的工作,即將展開,而他也得知,宇文泰準備進行軍事製度的改革。這事,與西魏的每一個人,特別是武將們有莫大的關係。

    作為西魏的實權統治者,宇文泰準備在軍事上進行改革,無疑是很適合當前國情的,也許他自己都沒想到,此舉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遠!

    兵製古已有之,並日漸完善,因時而變。

    夏朝時,由夏王獨掌一國的軍政大權,其下設置六個主政官員,在戰時充任統軍將領;商朝時,開始出現了以“師”為編製單位,以車兵和徒卒位主的軍隊;西周時,特別重視中央常備軍的發展,“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兵種又增設了步兵、騎兵和水兵等,文武也開始真正分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