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女經理的職場回憶錄

第30章 時代的縮影(1/2)

    我在收到複試邀請時,就覺得聽過這家公司的產品。電腦上一查,發現真是,不過那個產品在幾年前的國產軟件市場算是響當當的,但是沒幾年就消失了一樣。

    進了公司才知道,那個產品早已因為盜版猖獗問題而被公司放棄了。而我入職時,已經開發出了第二代產品。而且隨後的兩年裏,公司還不斷開發新產品,努力地開拓市場,擴大規模謀求發展,但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可以說這家公司就是那時中國軟件公司的一個縮影了。這裏簡單回顧下中國的軟件發展史吧(大部分來自網上材料):

    (1)早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就已經開始軟件的研究與開發,但那時僅限於科研和軍工的小範圍探索和使用。

    (2)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兩年後,中國IT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逐漸萌發新氣象。1980年,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春先為首的一批科技人員,在矽穀模式的影響下在中關村建立了“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民辦科研機構,也是民營科技企業的前身。此事引發軒然大波,批判聲無數,最終經中央領導批示之後才得以平息,而中關村科技創業之路由此開始。

    (3)1984年的9月6日,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正式成立,當時的電子工業部部長出任名譽會長。該協會的成立,標誌著軟件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的曆史開端:軟件從硬件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在製訂國家科技和行業發展規劃時,軟件開始被單獨作為一個學科和行業來進行。

    1986年3月,863計劃啟動,開啟了中國挑戰尖端、以創新推動發展的新時代。

    (4)中國軟件業真正的從啟蒙到最初的繁榮,是在改革開放後的第十年。1988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正式明確了科學在當時中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位置。自此以後中國軟件業遍地開花,迎接來了為之驕傲的軟件英雄時代。

    1988年發生了對軟件產業非常重要的兩件事情是:第一次全國軟件工作會議召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開始組織實施火炬計劃。從此軟件園建設逐漸成為火炬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

    1988年,求伯君來到深圳,在張旋龍的幫助下在深圳蔡屋圍酒店501房間撰寫出了中國首款字處理軟件WPS,金山軟件的曆史就此展開。

    因為這一年對中國軟件產業來說具有非常特殊的意味,對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所以普遍將1988年看作是“中國軟件元年”也自有其道理。

    在改革開放後的那十年中,除了求伯君之外,還誕生了許多在中國軟件史上有篳路藍縷之功的軟件英雄。1983年嚴援朝在PC長城機上開發了CCDOS軟件,其突出貢獻便是解決了漢字在計算機內存儲和顯示的問題,具有劃時代意義。同年,王永民以五年之功在河南南陽發明了“五筆字型”,也為後來中文輸入奠定了基礎。吳曉軍41歲在1988年將CCDOS漢字係統升級到了2.13E版;“殺毒軟件之父”王江民於1989年推出殺毒軟件KV6;周誌農在1988年設計完成《自然碼漢字輸入係統》;朱崇君在1988年首創中文字表編輯概念,推出CCED2.0版;金山和用友在1988年創立;東北工學院計算機係計算機軟件與網絡研究室的成立,是劉積仁與東軟傳奇故事的序言;由倪光南主持開發的聯想式漢字係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