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製情緒的人,方能控製人生

第六章 快樂與否,自己決定(2/5)

    世界文豪托馬斯·卡萊爾曾經遭遇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辛辛苦苦寫的一部手稿被侍女當成廢紙在生火煮飯時燒掉了。卡萊爾發現後頓時惱怒萬分,但冷靜後,他反而笑了。稿子反正也回不來了,為什麽隻想造成事故的原因,而不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呢?於是,他開始靜下心來,逐字逐句地回憶原文,並以更加出色的筆調與文采將書重新寫完。

    結果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這本被侍女燒掉,又被托馬斯重新回憶、潤色的手稿就是當時名噪法國乃至全世界的《法國大革命》,一部跨越時代的巨著。

    試想,如果托馬斯·卡萊爾當時沒有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對侍女大加批評和懲罰,然後失望地坐在一邊想“一切都完了”,還能有《法國大革命》的誕生嗎?

    托馬斯·卡萊爾就是一個很好的情緒控製高手,他沒有被侍女的一次失誤而弄得失去理智,而是冷靜地找到補救措施。甚至在書稿快回憶完整的時候,他微笑地謝謝侍女燒毀了初稿,因為現在他回憶的稿子文筆更加優美、思想更加豐盈。

    可以說,成功的名人與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保持了樂觀的心態,凡事都往美好的一麵看,從不知道失敗的可怕。然而,很多人往往在經曆一兩次小小的挫折時,就歸咎於別人給予自己的不公,埋怨責備,久而久之,就會被這種消沉擊垮,導致缺乏信心,生活一落千丈,當然,也就無樂觀可言了。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求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對每個人而言,都要微笑著麵對失敗,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你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學習給予你太多的曲折,不要隻看狹小的一麵,要放眼世界,樂觀些,不計較一個小小的挫折,即使挫折的次數再多,也要永不言敗,微笑著麵對。

    可以說,一個人隻要有了樂觀思考的習慣和控製自我的能力,便有了克服所有艱難而獲取成功的信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就要活得快樂,活得開心,隻有這樣,才可以百倍的精力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順利征服一道道關口。

    無法改變環境和他人時,不妨試試改變心境

    從心理機製上講,心理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它可以影響我們的判斷,左右我們的心情。

    蘇格拉底拿著一個蘋果對學生們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很快便舉手說“有蘋果的味道”。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位學生身旁走過,並要求大家仔細地聞一聞,然後蘇格拉底重新回到講台上,問:“空氣中有什麽味道?”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空氣中有蘋果的味道!”蘇格拉底搖搖頭,然後向大家宣布:他手裏拿的那隻蘋果是假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1968年,羅森塔爾和福德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驗證他們的“聰明鼠和笨拙鼠”的實驗是否成立。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這些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發展測驗”。“測試”結束後,他們隨機點出幾個學生,以讚美的口吻稱讚他們智商很高,以後將有更出色的發展,並通知了相關老師。

    一年後,兩位心理學家再次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更強,敢於發表意見,與老師的關係也特別融洽。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人稱之為“期待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更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讓一個普通的人出落成優秀的人。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則讓人悲觀、自卑,讓一個普通的人更加平庸,甚至更加落後。

    心理暗示既然這麽重要,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前途。那麽,當你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為什麽不試試改變自己的心境呢?

    普希金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忍耐。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到來。”的確,我們無法改變天氣,無法改變環境,也無法左右他人的思想。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要明白,太陽不會因為我們的心情而改變落山的時間,那麽,何不每天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

    小安是一家電視台的記者,年輕漂亮,又頗有才華,白天進行財經訪問,晚上播報7點半的黃金檔,一切似乎都很圓滿。有一次宴會,小安不小心和她的頂頭上司——新聞部主管撞衫了。撞衫事件嚴重得罪了主管,於是小安的節目以不適合播在黃金檔為由,被改在深夜11點的新聞中播出。

    小安當然知道這是新聞部主管給自己小鞋穿,但她已經給主管道過歉了,可主管仍然不原諒她。“既然改變不了別人的態度,不如改變自己的心境。”小安是個豁達的人,她不想因為別人的小心眼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就欣然接受了改播安排,並說:“謝謝主管,因為我早盼望6點鍾下班,然後去夜校進修,卻一直沒有機會提。”

    從此,小安果然每天一下班就跑去進修,並在10點多趕回電視台,預備夜間新聞的播報工作。她把每一篇新聞稿都事先詳細過目,充分消化,絲毫沒有任何鬆懈。

    由於小安的認真和努力,她主持的夜間新聞受到了大家的好評,收視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後,就有觀眾不斷寫信詢問,為什麽小安隻播深夜新聞,不播晚間新聞?不久,消息就傳到了台長那裏,台長找來了新聞部主管,責備了她私自調動人員,命她立刻將小安調回7點半的黃金檔。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經過這樣或那樣的坎,沒有誰一輩子會在無風無浪中安度一生。每個人在工作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打壓下屬的頂頭上司並不少見,當領導故意和你過不去時,的確令人不快。但是,滿腹牢騷有什麽用呢?既然無法改變別人,不如像小安一樣,改變自己的心境,去適應環境,進而贏得脫穎而出的機會。

    人的心情難免會受到外在事情的影響。範仲淹寫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現實生活中能達到此境界的人少之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注定是心情的奴隸,借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我們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

    快樂與否,全看自己。身處社會,要適應不同的環境,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環境不會因為我們的喜好而改變什麽,別人也不可能都是我們所期望的樣子。這個時候,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和他人,不妨試試改變自己的心境。

    能掌控情緒的人,也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1990年,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比德·拉勒維和約翰·麥耶提出了“情商”的概念。所謂情商,就是指情緒商數,情緒智力,情緒智能,情緒智慧,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理智、明智、理性、明理。要想掌控情緒,就要學會操縱自己的“情緒轉換器”,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你有過這樣的經曆嗎?考試前焦慮不安、坐臥不寧;受到領導批評後惱羞成怒,羞愧難堪,不願上班;和伴侶或朋友爭吵後,氣得上街亂逛,買一堆不合時宜的東西泄憤……

    像上麵這樣的行為,偶爾出現一兩次還是不要緊的,但如果經常這樣,可就要小心了。因為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情緒的奴隸,陷於情緒的泥淖而無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曠工、“不得不”亂花錢、“不得不”酗酒滋事……這樣做不僅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幹擾了別人的工作和生活,喪失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喬治結婚兩年,和妻子一直很恩愛,日子過得非常甜蜜。但是在他們的寶寶出生後不久,喬治覺得妻子幾乎忽略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孩子身上。於是,慢慢地,喬治回家越來越晚,甚至夜不歸宿。偶爾回到家裏,聽到寶貝兒子的哭鬧就更覺得心煩、焦躁,恨不得把兒子的小嘴給堵住。而妻子更是說他不負責任,沒有盡到丈夫和爸爸的責任。

    次數多了,喬治越來越氣憤,時常頂撞妻子,而且亂摔家裏的東西。一時間,家具的破碎聲,妻子的叫罵聲,兒子的哭喊聲響遍了喬治家的每一個角落。最後,喬治竟然對妻子大打出手,連帶兒子也撞破了頭。

    傷痕累累的妻子帶著受傷的兒子向法院訴訟離婚。喬治覺得非常後悔,說自己很愛妻子,請妻子不要和他離婚。但當法官問他是否可以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再打妻子和兒子時,喬治卻不能給予肯定的答複,兩個人還是離婚了。

    對於很多人來講,“情緒”這個詞相當於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父母對孩子說:“不要鬧情緒,要好好吃飯。”領導常常對員工說:“上班時間不要帶著情緒。”妻子常常對丈夫說:“不要把情緒帶回家。”……這些話都表達出人們對情緒的恐懼及無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