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致富秘訣:打開財富大門的7把鑰匙

第四章 成功者的交際智慧(1/5)

    《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36638243896,7203545050460982306]}],"3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5,"start_container_index":3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6},"quote_content":"《東方快車謀殺案》reference_book_ids":[7168414899272420359]}],"3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3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36638243896,7203545050460982306]}],"5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5,"start_container_index":5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36638243896,7203545050460982306]}],"6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36638243896,7203545050460982306]}]},"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微笑激發完美的首因效應

    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麵時彼此留下的印象,會產生“首因效應”,亦稱“第一印象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於1957年首次采用實驗方法研究首因效應。洛欽斯設計了四篇不同的文章,分別描寫一個名叫傑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傑姆描述成一個開朗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傑姆描述得開朗友好,後半段則把他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與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說傑姆孤僻不友好,後半段卻說他開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將傑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

    洛欽斯請四個組的被試者分別讀這四篇文章,然後讓這些被試者在一個量表上評估傑姆的為人是否友好。結果表明,人們閱讀開朗友好的描寫在先的文章時,評估為“友好”的人為78%;反之,評估為“友好”的人則降至18%。由此,洛欽斯證明“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極為明顯。

    “首因效應”是指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影響對後來獲得的新信息的判斷。

    實驗證明,人們對別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是難以改變的。在日常交往中,尤其是與別人初次交往時,人們往往習慣於依靠第一印象來評價一個人。比如,我們在決定是否與人合作之前,總是先習慣性地用審視的眼光打量對方,如果對對方的印象好,就會很樂意與之合作。因而“首因效應”在人們的交往中起著非常微妙的作用,隻要能準確地把握它,定能幫助你為自己的事業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

    20世紀30年代,歐洲某國的一個小鄉村裏住著一位傳教士,他每天早晨按時到一條鄉間小路散步,無論在路上見到什麽人,他都會麵帶微笑並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有一個叫阿米勒的年輕農民,起初對這位傳教士這聲問候的反應特別冷漠。然而,年輕農民的冷漠並未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傳教士仍然會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農民道一聲“早安”。

    就這樣,年複一年,傳教士在這個村子裏快樂地生活著,直到納粹黨開始上台執政。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都被納粹黨關起來,送往集中營。當走下火車,眾人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麵揮動著棒子,叫著:“左,右。”當時,左、右的含義不同。如果是向左,則是死路一條;如果是向右,則表明還有生存的機會。

    終於,輪到了這位傳教士。他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傳教士渾身顫抖地走上前去。當他無助地抬起頭時,不知是不是上天有意安排,傳教士的目光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目光相遇了,原來這位指揮官正是阿米勒。

    傳教士習慣性地脫口而出:“早安,指揮官先生。”

    指揮官的臉上雖然沒有任何表情變化,但仍然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隻有他們二人能聽到。出人意料的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他有了活下來的希望。

    人,本來就很容易被感動,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是慷慨的施舍或者巨大的投入。一個熱情的問候,一個燦爛的微笑,往往就能溫暖一個人的心靈。

    在成功者的智慧裏,他們認為微笑是很重要的社交手段,這不僅為他們帶來財富、成功,也是他們事業取得巨大發展的重要因素。

    酒店大亨希爾頓在巡視旗下酒店時,總會微笑著問員工:“今天,你對客人微笑了嗎?”當被問到他為什麽要微笑著而不是嚴肅地問員工時,希爾頓說:“第一,員工為我做了我不想做的事,社會工種有三六九等,盡管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平等地對待從事不同工種的人,但是實際上離平等還有很大的距離。從另一個側麵來看,社會上之所以還在呼籲平等,原因就在於不平等的現象還普遍存在。衝著這點,就該對員工微笑,感謝他們為部門為酒店所付出的勞動,因為真誠的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單純的禮物。第二,員工或許剛出校門,或許是一個自卑的人,或許工作了多年都沒有得到過晉升,或許……一句話,員工比我們更具有成就感。員工視我們為偶像,或是模仿的對象,因此,我們的鼓勵和肯定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支持。我給他們一個微笑,就是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有勇氣,朝著目標走下去。”

    希爾頓可謂深得微笑的“馭人”之道的精髓,把“微笑管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微笑管理”不是用微笑代替管理,而是強調在管理的過程中,領導者要發自內心地對員工表示尊重、信任和關懷,並用微笑來不斷傳遞這些信息,讓員工消除緊張、壓抑的工作情緒,增添員工的信心和力量,讓員工更積極、更樂意、更主動地做好工作。人隻有自己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才能以此去感染和激勵他人。

    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吉姆·丹尼爾就是靠著一張“笑臉”神奇般地挽救了瀕臨破產的企業。而且,丹尼爾還把“笑臉”作為公司的標誌,公司的廠徽、信箋、信封上都印上一張樂嗬嗬的笑臉。他總是“微笑”著奔走於各個車間,頒布命令,進行管理。結果,員工們都漸漸被他感染,公司在幾乎沒有增加投資的情況下,生產效益提高了80%。

    當然,除了微笑之外,其他許多細節也能提升形象,產生良好的“首因效應”。我們從以下五點談談如何來完善給人的第一印象。

    1.顯露自信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

    自信是人們對自身才幹、能力、知識、性格修養及健康狀況、相貌等的一種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走路時步履堅定,與人交談時談吐得體,說話時雙目有神,正視對方,善於運用眼神交流,往往給人自信、可靠、積極向上的感覺。

    2.待人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就是不卑躬屈膝,也不驕傲自大,更不做出討好、巴結別人的姿態。比如,在參加麵試時,對主考官微笑著說:“謝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來麵試我。”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有可能給主考官留下極好的印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