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道商途

第1036章改製鄉鎮企業(1/2)

    鄉鎮企業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產物,有些企業曆經磨練,成長的很好,是一個鄉鎮的利稅大戶。

    不過,大多數鄉鎮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開始走下坡路,甚至瀕臨破產邊緣,從而成為了鄉鎮的一大包袱。

    其中有一些鄉鎮企業已經改製成純民營企業,而有一些鄉鎮企業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改製成功,一直不死不活地拖著。

    張東峰認為作為最基層的鄉鎮街道,最主要的工作是搞好民生工作和服務工作,不能把精力和時間化在辦企業上麵。

    經商和辦企業也是技術活。如果沒有一個有思路的老板,企業是辦不好的。

    而且對於集體製和公有製的企業,張東峰一直認為要抓大放小,集中精力辦上規模或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企業,其它都交給民營。

    而且張東峰認為消費不是刺激出來的,消費是人的自然需要,吃穿旅遊、豐富文化生活等都不是靠刺激消費才出現的。

    各級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把老百姓的切身問題解決好,住房、醫療、養老、孩子上學等等社保問題全覆蓋,消費自然會恢複。

    要讓老百姓敢消費,而不是刺激消費。

    現在有很多方麵問題導致老百姓不敢消費,不解決這些問題去刺激消費,這種刺激是沒有後勁的、起不了多大作用。

    沒有老百姓消費,經濟是沒有支撐的經濟,光靠房地產支撐、靠貨幣放水不是長久之計。

    怎麽花錢,老百姓還用專家教嗎?關鍵是要讓老百姓有錢!

    張東峰認為在鄉鎮和農村,主要還是收入問題,是因為他們收入不高帶來的消費水平低的問題,想消費但沒錢。

    如果刺激消費的政策不是將重心放在提高收入上,而隻是想到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之類,那這些政策很可能隻是改變了這部分人群的消費結構,總體上可以說是無效的。

    檢討在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門占比為何沒有明顯提高;檢討公共財政支出是否切實花在了刀刃上?比如以人為中心的民生、教育、醫療、保障房、發展事項等;檢討社會保障覆蓋網是否完善、保障水平是否足夠等等。

    對於農民來說,除了種植糧食外,還需要讓群眾有地方打工,而發展好鄉鎮企業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

    張東峰的總體思路是一方麵讓鄉鎮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從經營與管理鄉鎮企業中解脫出來,全力保障民生。另一方麵讓老板們發展好這些鄉鎮企業,讓農村勞動力不出遠門就有打工收入。

    正因為這樣的考慮,張東峰才會關注鄉鎮企業改製工作,才會去發表講話,當然他更希望有能力、有經驗、有實力的老板來參與這些鄉鎮企業的改製工作。

    等到他思考好下午的發言要點後,專職秘書輕聲走進來請示:“張書記,外麵有個女人,自稱是想參與明天上午鄉鎮企業改製的老板,想先見你一麵。”

    征得張東峰同意後,秘書隨後帶進來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到底年齡多大,張東峰不好說,也許是二十七八歲、也許三十一二歲,現在的化妝品和神奇化妝術能把一個女人的年齡弄小十多歲。

    不過,這個女人還是讓張東峰感到有些驚豔,身上既有年輕女人的青春靚麗、也有成孰女人的風韻魅力。

    張東峰見過的漂亮女人夠多了,隻是這個女人還是讓他眼前一亮,也許是少婦特有的魅力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