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唐韻:唐詩三百首精選

五言律詩(5/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1]。

    遠夢歸侵曉[2],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係釣魚船。

    注釋

    [1]斷雁:孤雁。失群之雁。

    [2]侵曉:破曉。

    簡析

    杜牧,宰相杜佑之孫,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這是一首羈旅懷鄉之作。詩人離家久遠,客居旅館,孤獨中為鄉愁所苦。全詩層層推進,寫景抒情都有獨到之處。寫夢到歸鄉,也因路途遙遠一夢即到破曉;寫見到門前係著漁舟的釣叟,也大為豔羨。羈旅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著實令人感歎。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1] 許渾

    紅葉晚蕭蕭[2],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3],疏雨過中條[4]。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注釋

    [1]闕:宮闕,指長安城。

    [2]蕭蕭:形容風吹葉動的聲音。

    [3]太華:華山。在今陝西省華陰縣。

    [4]中條: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東南。

    簡析

    許渾是唐大和六年(832)進士,潤州丹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人,潤州的丁卯澗附近有許渾的別墅,他在那裏自編詩歌“新舊五百篇”,因名《丁卯集》。他的詩歌風格清麗,尤長於律詩,頗為杜牧、韋莊所稱重。這首詩是許渾第一次從故鄉去長安,途經潼關夜宿驛樓時有感而作,再現了詩人在出仕為官和眷戀山林之間的矛盾心理。筆力遒勁,工整自然。

    早秋 許渾

    遙夜泛清瑟[1],西風生翠蘿[2]。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3]。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4],自覺洞庭波[5]。

    注釋

    [1]遙夜:長夜。泛:指彈奏。

    [2]西風:秋風。

    [3]金河:即銀河。詩題“早秋”,所以此時南來之雁是早雁,活躍於夏季之螢也成為殘螢。

    [4]淮南一葉:典出《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此句即化用此典。

    [5]洞庭波:屈原《九歌·湘夫人》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此句化用此典。

    簡析

    這是一首寫早秋景色的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遙夜、清瑟、西風、翠蘿、殘螢、玉露、早雁、遠山、落葉等初秋景色。詩從聽覺及視覺的高低遠近著筆,錯落有致而且細膩。無論寫景還是用典,都貼切自然,緊扣“早秋”這一主題。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1],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2],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3],故園蕪已平[4]。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釋

    [1]高難飽:古人以為蟬是棲息高樹、餐風飲露的,故有此說。

    [2]疏欲斷:是說蟬長夜悲鳴,到天將明時,已然鳴聲稀疏無以為繼。下句意思是說:盡管如此,碧樹對它還是無動於衷。

    [3]薄宦:官卑職微。梗猶泛:典出《戰國策·齊策》:說的是一個泥偶與一個桃梗做的木偶在對話,桃偶說:“你不過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樣,到八月,大雨來臨,洪水泛濫的時候,你就殘破了。”泥偶說:“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歸西岸的土地罷了。你呢,卻是東國的桃梗,被削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衝入河流,那麽你就會漂離家鄉,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裏去了。”這裏用桃梗漂泊流離來比擬自己的宦遊生涯。

    [4]蕪已平:雜草叢生,已平膝沒脛,覆蓋了故園。

    簡析

    這是一首哲理詩,借物喻人,詩中的蟬,實是詩人自己。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果隻落得生活困頓,這不就是“高難飽”嗎?在這裏,蟬已經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所以紀昀說開頭兩句是“意在筆先”。古人有雲:“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這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合詩人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

    風雨 李商隱

    淒涼寶劍篇[1],羈泊欲窮年[2]。

    黃葉仍風雨[3],青樓自管弦[4]。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5]。

    心斷新豐酒[6],銷愁鬥幾千。

    注釋

    [1]寶劍篇:唐代名將郭震所作,借寶劍埋塵喻才士淪落不遇。郭震少有大誌而且詩文出色,武則天聞其名,征見,令錄舊文,遂獻此得升擢。

    [2]羈(jī)泊:羈旅漂泊。窮年:終年。

    [3]黃葉句:自喻飄零如風雨中的黃葉。仍:更兼。

    [4]青樓:借指富家高樓。

    [5]這兩句詩,(清)馮浩注:“新知謂婚於王氏,舊好指令狐。遭薄俗者,世風澆薄,乃有朋黨之分,而怒及我矣。”

    [6]新豐酒:典出《舊唐書·馬周傳》,說他“西遊長安,宿於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鬥八升,悠然獨酌”。後得太宗賞識,授監察禦史。這句引馬周事,是自歎生不逢時,不會再有馬周那樣的知遇之望了。

    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晚年羈泊異鄉期間。這時,詩人已經長期沉淪漂泊、寄跡幕府,差不多到了人生的窮途。麵對寶劍篇,想到自己空有才華,卻漂泊羈旅鬱鬱不得誌,不免心中苦悶,借酒消愁。全詩意境悲涼,首尾用典,自喻形象,自然貼切,意味深長。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1],迢遞送斜暉[2]。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3]。

    芳心向春盡[4],所得是沾衣。

    注釋

    [1]參差(cēn cī):指花影迷離、花瓣亂飛的樣子。

    [2]迢遞:遙遠的樣子。

    [3]這句指望眼欲穿盼來了春天,但很快春天又要歸去。

    [4]芳心:指花,也指自己惜花之心。

    簡析

    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當時(會昌六年,即846年),詩人正閑居永業,陷入牛李黨爭之中的他,境況不佳,心情鬱悶,故全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此詩讀來委婉動人,既是歎花也是自歎,詩人在感歎青春已逝和身世飄零之餘,也借以表達了自己素懷壯誌,終不見用的淒婉與感慨。

    涼思 李商隱

    客去波平檻[1],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2],倚立自移時。

    北鬥兼春遠,南陵寓使遲[3]。

    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注釋

    [1]檻(jiàn):欄杆。

    [2]此節:指秋季。

    [3]南陵:今安徽東南南陵縣。寓使:指傳書的使者。

    簡析

    李商隱一生不得誌,在朝隻做過短短兩任小官,其餘時間都漂泊異鄉,寄人幕下。這首詩大概寫在又一次飄零途中。詩人客中倍感秋意的淒涼,獨自倚立,感思傷情,懷想故人。甚至懷疑對方有了新結識的朋友而忘了自己這個舊交,而這種執著無疑更加重了悲慨與失落。此詩有別於李商隱一貫精工典麗的作風,不假雕飾,而且直抒胸臆,正適合於表現這種淒冷蕭瑟的情懷。

    北青蘿[1] 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2],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裏,吾寧愛與憎[3]。

    注釋

    [1]青蘿:山名。

    [2]崦:即“崦嵫”(yān zī), 山名,在甘肅。古時常用來指太陽落山的地方。

    [3]這兩句的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還談什麽愛和恨呢?寧:為什麽?《法華經》有:“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簡析

    這首詩描寫詩人黃昏時訪孤僧忽悟禪理之事。詩人圍繞訪僧悟禪的主題創造氣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清涼的圖畫,意致簡遠超然。縱觀李商隱一生掙紮於宦海,這不過是他失意時的感慨。詩中用詞也很精妙,時有照應,如“初夜”對“殘陽”,“獨敲”對“孤僧”。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1],浩然離故關[2]。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3]。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4]。

    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5]。

    注釋

    [1]荒戍:荒廢的軍隊防地。

    [2]浩然:豪邁堅定的樣子。指遠遊之誌甚堅。

    [3]漢陽渡:湖北漢陽。郢門山:即荊門山。

    [4]棹:這裏指船。

    [5]何當:何時。樽酒:猶杯灑。

    簡析

    溫庭筠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鼻祖。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據說他年輕時就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之“溫八叉”“溫八吟”。

    本詩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大概寫於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詩人貶隨縣尉之後,至懿宗鹹通三年(862)離開江陵之前這段時期,很可能作於江陵。詩雖是送行之作,但由於離人意氣昂揚,就使得黃葉飄零、天涯孤棹等景色顯得悲涼而不低沉,反而慷慨動人。詩的最後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別的情懷,卻也少幾分淒楚,而多幾分雄壯。

    灞上秋居 馬戴

    灞原風雨定[1],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2],何年致此身[3]。

    注釋

    [1]灞原:即灞上,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2]郊扉:猶郊居。

    [3]致此身:即出仕做官,為國盡力。

    簡析

    馬戴是晚唐著名詩人,生活於中晚唐之交的動蕩年代,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與賈島、姚合為詩友。他擅五言律詩,內容多身世之歎。這首詩描寫詩人客居灞上而感秋景蕭森,內心十分孤獨的心境。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前六句創造了濃烈的客愁氣氛,結句抒發詩人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感慨,但稍嫌直露。

    楚江懷古[1] 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2]。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3]。

    廣澤生明月[4],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5],竟夕自悲秋[6]。

    注釋

    [1]楚江:此指湘江。

    [2]微陽:微薄的陽光,這裏指斜陽。楚丘:楚地的山丘。

    [3]木蘭舟:木蘭樹所製的舟船。《述異記》載:“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七裏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木蘭:小喬木。《楚辭》中多有“蘭舟”之稱。

    [4]廣澤:廣闊的水麵,這裏指洞庭湖。

    [5]雲中君:雲神。屈原《九歌》中有《雲中君》一篇,為祭祀雲神之作。

    [6]竟夕:整夜。

    簡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847),詩人原本在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因直言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從北方來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湘江之濱,觸景生情,感懷身世,寫下《楚江懷古》五律三篇,這是第一首。詩人描寫洞庭湖的風景,憑吊屈原,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苦悶憂傷的心境。詩風清麗婉約、含蓄蘊籍,感情細膩而低徊。

    書邊事 張喬

    調角斷清秋[1],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塚,白日落梁州[2]。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遊。

    蕃情似此水[3],長願向南流。

    注釋

    [1]調角:猶吹角。

    [2]梁州:當時指涼州,屬邊塞地區,在今甘肅境內。

    [3]蕃情:外族的民心。

    簡析

    張喬是晚唐詩人,懿宗鹹通年間進士,與當時的許棠、鄭穀、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清雅巧思,多寫山水自然。這首詩是描寫詩人遊曆邊塞時的見聞。唐朝自肅宗以後,河西、隴右一帶長期被吐蕃占有,宣宗大中五年(851)沙州民眾起義首領張議潮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朝,大中十一年(857),吐蕃將領尚延心又以河湟降唐,至此,西部邊塞地區終又重現和平安定局麵。此詩大致作於此時,所以與其他邊塞詩迥異,開篇即寫邊塞的一片升平景象,末兩句則抒寫民族大團結的心願。全詩意境高闊深遠,韻味無窮。

    除夜有懷崔塗

    迢遞三巴路[1],羈危萬裏身[2]。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仆親[3]。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注釋

    [1]三巴:巴郡、巴東、巴西。泛指今四川一帶。

    [2]羈(jī)危:旅途生活困難。

    [3]轉於:反與。

    簡析

    崔塗是晚唐進士,終生漂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所以其詩多以漂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這首詩寫詩人身在異鄉又值除夕,無法與骨肉親人團圓,轉與童仆共迎新年,雖為除夕增添些許快樂,但也更顯不堪漂泊的孤獨苦情。

    孤雁 崔塗

    幾行歸塞盡[1],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2],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3],孤飛自可疑。

    注釋

    [1]塞:指塞上。

    [2]渚:水中的小洲。

    [3]矰繳(zēng zhuó):指箭。矰是短箭,繳是係箭的絲繩。

    簡析

    這首詩以孤雁自比,詠物抒懷。詩人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隻離群孤雁,瀟瀟暮雨中,它靜靜地在寒塘上空盤旋悲鳴,欲下又遲疑,唯恐遇險。全詩緊扣一個“孤”字,將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表現了詩人自身孤淒憂慮的羈旅之情。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1],欲妝臨鏡慵[2]。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3]。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4],相憶采芙蓉。

    注釋

    [1]嬋娟:色態美好。

    [2]慵:懶。

    [3]若為容:怎樣梳洗打扮呢?

    [4]越溪女:指西施浣紗時的女伴。

    簡析

    杜荀鶴是晚唐詩人,出身寒微卻才華橫溢,屢試不第,然在詩壇卻享有盛名。這首詩是代宮女抒怨的代言詩,傳神地將“春”與“宮怨”密合無間地結合起來,不僅表達了宮女的怨與恨,也是詩人的自況,感歎無人賞識之意。關於此詩的作者,曆來有爭議,歐陽修和吳聿認為是周仆所作,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卻斷言是杜荀鶴所寫,並說:“故諺雲:杜詩三百首,唯在一聯中”,也即“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這句曆來為人傳誦的名句。

    章台夜思[1] 韋莊

    清瑟怨遙夜[2],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3],殘月下章台。

    芳草已雲暮[4],故人殊未來[5]。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6]。

    注釋

    [1]章台:此處或即指楚靈王行宮章華台,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而非長安的章台。《左傳·昭公七年》:“楚子城(築)章華之台。”詩人本長安人,作此詩時當在南方。

    [2]遙夜:長夜。

    [3]楚角:楚地吹的號角。其聲悲涼。

    [4]已雲暮:已到尾聲。

    [5]殊:還。

    [6]這句詩是引用古時雁足寄書的傳說。連上句是說,我寫的家書,已無法寄回去了,因為氣候轉寒,秋雁南回,無雁可托。

    簡析

    韋莊是唐初宰相韋見素的後人,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他前遭黃巢兵亂,後遇藩鎮割據大混戰,自稱“平生誌業匡堯舜”(《關河道中》),因而憂時傷亂是他詩歌的重要題材,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麵貌。

    這是一首秋夜思鄉的詩篇。當時中原連年戰亂,詩人正避亂江南,求官不易,流寓在湖北一帶,感時傷懷,無限淒涼。詩人將思鄉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孤燈、楚角、殘月、衰草,無不強烈地表現著秋夜鄉思的淒苦。雖然情調低沉了些,但哀感動人,十分深刻。

    尋陸鴻漸不遇[1] 皎然

    移家雖帶郭[2],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3]。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4]。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釋

    [1]陸鴻漸:即陸羽,字鴻漸。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內),著有《茶經》一書,被奉為“茶聖”“茶神”。

    [2]雖:一作“唯”。帶郭:指鄉間靠近城牆之地。

    [3]著花:開花。

    [4]西家:西鄰。

    簡析

    皎然是唐代文名最高的僧人,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和韋應物以及較晚的劉禹錫、李端等均有交往。他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諸多方麵均有造詣,其詩以山水、宗教為主要題材,多贈答之作,風格閑雅。此外還寫有論詩專著《詩式》,在古典詩論中有一定影響。

    詩人和陸羽是好友,這首詩當是陸羽遷居後,皎然過訪不遇所作。全詩似都不在陸羽身上著筆,而終能達到詠人的效果,為我們勾畫出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對陸羽襟懷氣度的讚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