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啞巴當首富

第536章 包子,生煎饅頭(2/3)

    他們可沒有取暖,外麵零下七八度,屋子裏就得有零下十度。這玩藝兒估計比計劃生育政策都好使。

    八號。星期一,農曆冬月初二。諸事不宜。

    經過大雪洗禮的申城的天空一派蔚藍,房間樹頭都掛上了斑駁的白色,這裏一坨那裏一塊的。

    從樓上看下去,下麵的街道黑的有些刺眼,一副泥濘濕漉的模樣,行色匆匆的人縮著脖子裹著大衣快步走過,旁邊樓上的人家一個一個門窗緊閉。

    遠處街角的地方白霧朦朦的,不少人圍在那裏,老六趴在窗台上抻著脖子看了一會兒,感覺有點饞,於是關上窗戶穿好大衣,出來叫上老趙他們。

    “走,去吃生煎。”

    “生煎是啥?”小於問了一句。他和小張還是第一次到申城,甚至是第一次離開關外,當兵都是在關外當的。

    這會兒信息傳遞的慢,交通也不通暢,再加上方方麵麵的限製,人要遠行是一件很大,很難的事情,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吃食方麵。

    江南的糕點,申城的糖果,冀省的驢肉火燒,內蒙的牛肉羊奶,汴京的灌湯包,巴蜀的鍋魁,京城的烤鴨,津門的包子,這都是傳說中的美味兒,大多數人隻聞其名。

    有父母出差的,從哪裏帶回來一點什麽,那就牛逼的不要不要的,能在小朋友圈子裏顯擺好幾個月,在家裏也舍不得吃,得用舔的。

    就連左鄰右舍的大人,也會好信兒,過來看個新鮮。

    這年頭能出差的工作那是相當的滋潤,高大上。其實特別辛苦,那綠皮車一坐好幾天,還是硬座,在外麵吃不好睡不好的。

    而且這年頭采購還要看廠家的臉色。

    這個還真一點都不誇張,計劃經濟,賣方牛逼的很,你買他東西還得求著他,好煙好酒的哄著,討好著,要不然就不賣給你。

    這種奇怪的供銷方式一直苟延到了九十年代初中期才轟然倒塌,也算是比較堅挺了。

    其實這也說明了一個現象,就是坐在位置上的人,就沒有一個懂管理懂市場的,就知道喝茶看報紙瞎尼麻摻合,正經事兒一碰就瘺。

    那時候很多廠子其實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都是被自己人給拔了管子。沒辦法,真活下去了,大夥怎麽分哪。

    那個時候啊……剛開始是真不行了,買賣雙方的身份互調讓這些廠子適應不了,一個跟不上就倒了。可是後來呢,就不是那麽回事了,很多其實本來身體好好的,屬於自殺。

    至於自殺的原因,那就千奇百怪了,總之不過就是很多一身正氣的大員們生了不少兒女,上下那什麽裏應外個合啥的。分而取之,聚而餐之。

    反正也不挑食,商場啊,工廠啊,什麽礦啊,有啥吃啥。

    “生煎就是包子,”老趙給小於他們解釋了一下:“小包子,不蒸,用平鍋直接煎熟,吃起來和咱們那的包子不太一樣,還挺好的,這邊的人都喜歡吃這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