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條錦囊妙計

第12章 定方向——沒有清晰規劃的企業如同霧中行軍(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有這樣一種現象,經營者在製定戰略時思想堅定而專注,但沒過多久他們就“見異思遷”了。企業往往禁不住市場上不斷湧現的“利潤增長點”的誘惑,熱衷於“哪裏熱鬧就往哪裏趕”。忽而房地產,忽而證券,忽而生物製藥,忽而保健品,忽而環保,忽而網絡,不能一如既往地執行既定的戰略。原先的戰略被拋至腦後,企業被短期利益所左右,企業經營變成“遊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結果企業卻“在運動中消滅了自己”。

    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企業戰略固然需要調整和發展,但這並不等於可以“踢開戰略鬧革命”。企業戰略一旦付諸實施,企業就必須立足長遠,必須專注於焦點,把資源集中在既定的戰略上,培養核心競爭力,開發核心產品。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獲得長期利益,真正做大做強。

    企業的戰略常常目光短淺、見異思遷,從猴王集團和康賽集團的破產看出,企業熱衷於“利潤增長點”,而忽略“戰略增長點”,注定引發企業的戰略危機。

    群體跟風,“一窩蜂”趕著去失敗

    同質化的無序競爭,必將引發全行業的重新洗牌。隻有在科技、品牌、創新等方麵多下工夫,企業才能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力拔頭籌。

    錯誤尋根 不要盲目地追趕潮流,落入“羊群效應”的怪圈。因為潮流有起就一定會有回落。

    解決措施 對自己的特點和長處有個比較正麵的認識,堅決走自己看準的路,認真分析市場情況,不要盲目跟隨市場,而要把握市場。

    “羊群效應”本來是說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例如,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裏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裏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還有更好的青草。“羊群效應”一般出現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上,而且這個行業上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那麽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裏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裏淘金。

    一般而言,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自然就存在進一步重新擴大自己競爭實力的問題。瑞典有家公司號稱“填空檔”的公司,其經營方針就是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專”。該公司專門經營市場上的空缺商品,隻做獨家生意。例如,1984年,在童帽市場上,硬帽多,軟帽少,這年氣候又偏冷,可保護耳朵的軟帽一時告緊,而這家公司奇跡般地將近50萬頂軟帽投放市場,結果被一搶而空,公司大賺了一筆。該公司的市場行情情報十分準確,市場預測很少失誤,一旦發現空檔,立即組織貨源,及時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資者也紛至遝來時,該公司又轉向其他空檔了。所以,它從來沒有與其他公司正麵交鋒過。瑞典的這家公司當然是一個打遊擊、填空檔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經營方針卻能說明一個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花無百日紅,任何市場都不可能長盛不衰,一個成功的老板,應當隨時準備轉向。什麽時候考慮轉向,應當從市場的症狀來看問題。一般地,如果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平均利潤明顯下降,市場需求明顯衰退,大家都感到,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就意味著市場已經飽和,應當考慮轉向了。如果此時又出現了新的更好的替代產品,那麽,轉向問題就迫在眉睫了。是否轉向?什麽時候轉向?對不同實力的商家,情況是很不一樣的。如果商家的經營實力和競爭實力都是中等水平,從來也沒有做過市場老板,但憑實力又不至於被首先擠走,則可運用這樣的策略,縮短戰線,集中精力經營少數幾個品種,以形成拳頭。如果經營實力和競爭實力較弱,在市場上本來就沒有多大份額,也沒有獨特的優勢,那麽,此時應毫不猶豫地放棄老市場,而且是越快越好。盡早退出,尚可順利地收回投資,將庫存變成現金。稍有猶豫,就極有可能成為市場衰退的犧牲品。

    中國服裝企業的跟風現象,不僅表現在設計款式的跟風方麵,還表現在廣告宣傳、聘請形象代言人甚至表現在促銷等方麵上。在廣告宣傳方麵表現在,有的服裝企業在貼牌加工階段賺到了錢,開始轉型向品牌化運作。它們看到有的企業做廣告盡顯品牌風光,於是在企業管理、銷售渠道、產品開發等還不到位的情況下就花巨資在各大電視台做廣告,結果出現了觀眾看了廣告後卻買不到產品的怪現象。在國內服裝業,請形象代言人是企業打造品牌的一個舉措,但同樣存在著跟風現象。有業內人士笑談,香港、台灣等地區的大小明星都被服裝企業請得差不多了。在江蘇常熟、福建石獅等地服裝產業基地的馬路兩旁的廣告牌幾乎成為了明星們的宣傳畫。但是如果請形象代言人聘請的得當,對品牌的打造甚至產品的促銷將起到積極作用,比如利郎聘請陳道明,羅蒙請劉德華,他們的氣質與企業要打造的品牌有共性,對品牌的成長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有的服裝品牌請的形象代言人與服裝的品位風格相差甚遠,不但起不到正麵作用,反而產生負麵影響。例如,石獅某服裝品牌將其產品定位在20~45歲的年輕一族,風格輕鬆瀟灑,但是該企業請的代言人的年齡卻是50多歲的成熟型人士。最終的結果是,該品牌盡管做了大量的廣告也無濟於事。服裝品牌促銷活動都跟起風來。此時正逢換季,全國各地服裝市場促銷大風暴又開始掀起。記者走進服裝市場,滿眼都是醒目的促銷橫幅,“全場五折”、“換季跳樓價”等廣告語令人心動。記者發現一些衣服的折扣非常低,有的打折已經達到一折。有服裝店老板稱自己本不想這麽早就打折促銷,但其他商家早已開始掀起換季風暴,自己不得不跟風。有的商家認為,別人打折,你不打的話就賣不動。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日益發展的紡織服裝產業,同質化的無序競爭,必將引發全行業的重新洗牌。隻有在科技、品牌、創新等方麵多下工夫,企業才能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力拔頭籌。

    中國的互聯網從誕生至今,在這個本應該創新的領域裏應該有更多創新,但問題在於中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模式都是複製國外成功模式,中國企業缺乏創新力在互聯網上集中表現出來。不僅善於模仿,而且還很會跟風,一夜之間冒出無數個B2B、B2C、SNS網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事。或許這種迅速模仿跟風地能耐可以有效阻止外國互聯網企業的入侵,但影響更大的是極大地扼殺了國內很多創新的苗頭,你不敢隨便亮出你的創新模式,因為人家門戶網站有的是流量、用戶和實力來迅速模仿你,超越你,導致很多好想法變成空想。中國的互聯網沒有所謂的英雄,那些在互聯網有所收獲的人士及企業要麽就是比別人早一步模仿,要麽就是靠忽悠起家,說白點多數是投機取巧者。這種情況導致能夠模仿成功的其實是極少數,因為每個模式每個領域就得是進入該領域的前一兩名才算能夠獲得成功。而這種情況也導致絕大多數跟風者必須麵臨失敗。所以說中國互聯網史也是失敗史,每次跟風過後都是“屍橫遍野”,慘不忍睹!所以,能夠了解到互聯網失敗史對於想進入互聯網的企業和個人是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能夠避免重複別人的失敗、減少不必要的投入,並能夠以長遠的眼光堅持做適合自己的某個領域,終會獲得成功的!

    拍腦袋決策,靈感再準也比不了科學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從繁複的信息中預測出未來市場的走向,並馬上將其轉化為決策的行動。

    錯誤尋根 不要隻看到市場潮流,因為潮流有起就一定會有回落。

    解決措施 作為新時代的企業家,一定要充分重視市場調查,不要全憑自己的腦袋來做生意,重視科學,利用信息,才能全麵把握生意。

    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了解國內外經濟態勢,熟悉市場要求和摸清與生產流通有關的各個環節。這就需要廣泛、及時、準確地掌握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各種信息,這樣才能綜觀全局,預見未來,運籌帷幄,立於不敗之地。精明的預測能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自由的空間,使信息產生價值,轉變成賺錢的機會。

    管理學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它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榮辱、生死存亡。可以說,領導者科學理性的決策等於成功了一半。有效預測是英明決策的前提,沒有預測活動,就沒有決策的自由。

    古希臘有個寓言是這樣講的:一頭驢聽說蟑唱歌好聽,便頭腦發熱,要向蟑學習唱歌。於是蟑就對驢說:“學唱歌可以,但你必須每天像我一樣以露水充饑。”於是,驢聽了蟑的話,每天以露水充饑,其結果呢,沒有幾天,驢就餓死了。

    這個故事講起來有點殘忍,可現實生活中像驢這樣的人還很多。作為一個企業家,如果也憑著一時興趣,一時愛好去幹事,試想,結果會比驢好到哪裏去呢?感覺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感性的東西,而企業的老板單憑著感覺去開發產品是會走向盲區的。對企業的管理,既不能順其自然,也不能盲目創新,管理者應首先明確自己的位勢;否則,任何“憑感覺”的管理對企業來說都隻是不負責任的遊戲而已。企業是一個團體,老板切忌跟著感覺走。

    《夢溪筆談》記載:海州知府孫冕很有經濟頭腦,他聽說發運司準備在海州設置三個鹽場,便堅決反對,並提出了許多理由。後來發運使親自來海州談鹽場設置之事,還是被孫冕頂了回去。當地百姓攔住孫冕的轎子,向他訴說設置鹽場的好處,孫冕解釋道:“你們不懂得作長遠打算。官家買鹽雖然能獲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鹽太多賣不出去,三十年後就會自食惡果了。”然而,孫冕的警告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他離任後,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個鹽場,幾十年後,當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盜賊、徭役賦稅等都比過去大大增多。由於運輸、銷售不通暢,囤積的鹽日益增加,鹽場虧損負債很多,許多人都破了產。這時,百姓才開始明白,在這裏建鹽場確實是個禍患。一時的利益顯而易見,人們往往趨利而不考慮後果。這種現象,古今皆然。看到什麽行當賺錢,就一窩蜂而上,結果捷足先登者也許能獲利,步人後塵者往往自食惡果。

    當今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年代,也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據統計,世界各地每天約有上百億信息單元的信息量在全球各地傳遞著。這些信息在當今世界,被稱為第四類戰略資源,它與自然資源、財物資源、人力資源,統稱現代社會發展的四大資源。這四大資源被大量使用,構成當代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計劃的基礎。不論哪類國家和地區,若要迅速發展經濟,獲取綜合最優化社會經濟效益,必須對這四類戰略資源進行係統綜合的開發,如偏廢哪類,都會給整個社會長遠發展帶來嚴重製約和影響。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大潮中,麵對諸多的信息,你怎樣利用?隻有預測!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從繁複的信息中預測出未來市場的走向,並馬上將其轉化為決策的行動。沒有預測活動,就沒有決策的自由。香港的李嘉誠先生就是因為善於預測,才成就了自己現在的事業。

    精明的預測能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自由的空間,使信息產生價值,轉變成賺錢的機會。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了解國內外經濟態勢,熟悉市場要求和摸清與生產流通有關的各個環節。這就需要廣泛、及時、準確地掌握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各種信息,這樣才能綜觀全局,預見未來,運籌帷幄,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