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條錦囊妙計

第12章 定方向——沒有清晰規劃的企業如同霧中行軍(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夢溪筆談》reference_book_ids":[6841155200409930765]}],"1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1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start_container_index":1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在中國許多中小企業誕生之初,企業家的所有創業初衷就是瞄準市場上利潤比較高的行業和項目,開始一頭紮進去投資建廠。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當這個行業或項目的利潤率開始減少或是趨於平均時,中小企業就往往憑借船小好調頭的特點,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也正因如此,很多中小企業的老板,往往懷著哪裏好做去哪裏的心態,對自己的企業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這樣的心態往往是企業危機開始的根源。

    缺乏遠慮,急功近利早盛早衰

    什麽是急功近利?什麽又是深謀遠慮?前者隻考慮眼前利益,通俗些講就是隻顧眼前,不慮長遠;而深謀遠慮則是思考問題周密細致,起碼就是說要考慮身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將要發生的事情,並考慮了相應的對策,以便在不久的將來事情來臨時能夠從容對應。

    錯誤尋根 老板在企業戰略上目光短淺,過於急功近利,對企業發展沒有長遠眼界,導致日後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下風。

    解決措施 加強自身商業素質,不要隻看到當下,凡事決策上以長遠眼光考慮事情。

    戰略管理的觀點要求企業不能好高騖遠,在收入支撐不足時盲目大舉擴張;也要求企業未雨綢繆,居安思危,謀劃長遠。通過“現金業務”、“增長業務”和“種子業務”的交替布局,同時繪製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曲線”。企業的戰略決策往往基於諸多假設條件之上,而戰略一旦製定出來,在執行過程中,這些假設條件,或者說戰略信息又會不斷發生變化,同時還會產生很多新的戰略信息。這些信息自然而然應成為戰略調整的重要信息。但對於大多數民營企業而言,決策假設信息(排除直覺)多數並沒有顯性化,其來源多是高層在各種場合聽來的隻言片語,猛然的靈感觸發,對戰略實施的過程績效也沒有實時監控。自然也就出現“戰略多變為戰術”,不斷“靈活”調整的局麵。

    比如同樣是銷售圖書,一家書店死守價格不降價,認為降了價可能會損害了他的利益,讓他少收多少錢,而另一家則采取靈活的價格策略,該降價就降價,結果把大多數顧客都拉到了他那邊。有些圖書是季節性圖書,時效性強,一過期連廢紙都不如,結果損失慘重。還有,出租光盤,一家死搬價格不敢鬆手,認為這可是他的收入,另一家則是靈活經營,把租光盤變成了發展社會關係的一種手段,結果用發展起來的社會關係掙到了更多的錢。很顯然,急功近利在這裏害人不輕,而采用謀略更能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說,凡事還應當深謀遠慮,萬萬不能急功近利。

    美國的一個攝製組,想拍一部中國農民生活的紀錄片。於是他們來到中國某地農村,找到一個柿子經銷商,說要買他1 000個柿子,請他把這些柿子從樹上摘下來,並演示一下貯存的過程,談好的價錢是1 000個柿子給20美元。柿農很高興地同意了。於是他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杆,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柿子就掉了下來。下麵的一個人就從草叢裏把柿子找了出來,撿到一個竹筐裏。柿子不斷地掉下來,滾得到處都是。下麵的人則手腳飛快地把它們不斷地撿到竹筐裏,同時還不忘高聲大嗓地和樹上的人拉著家常。在一邊的美國人覺得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又拍了他們貯存柿子的過程。美國人付了錢就準備離開,那位收了錢的柿農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怎麽不把買的柿子帶走呢?”美國人說不好帶,也不需要帶,他們買這些柿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些柿子還是請他自己留著。“天底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農心裏想。看著美國人遠去的背影,柿農搖搖頭感歎道:“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那位柿農不知道,他的1 000個柿子雖然原地沒動地就賣了20美元,但那幾位美國人拍的他們采摘和貯存柿子的紀錄片,拿到美國去卻可以賣更多更多的錢。他也不知道,在那幾個美國人眼裏,他的那些柿子並不值錢,值錢的是他們的那種獨特有趣的采摘、貯存柿子的生產生活方式。柿農的蠅頭小利比起那幾個美國人的大利益來說實在不算什麽。

    在企業的投資構成中,決策者是像上麵所述的柿農一樣隻看到眼前的比較直接的“小利益”。還是能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發現更大,但可能比較隱蔽的“大利益”呢?識時務者為俊傑。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現在怎樣,而是將來會怎樣。要看到事物的將來,就必須有高遠的眼光。看清了它的將來,堅定不移地去做,事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明智的人總會在放棄微小利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益。

    熱衷冒進,迷信“運”終會輸給“命”

    錯誤尋根 老板在企業戰略上“大踏步”,沒有穩打穩紮的基礎,往往導致企業在過分膨脹中,資金鏈條斷裂,導致無法收拾的失敗。

    解決措施 作為企業老板,在企業起步時,就要看準方向,對企業的發展方向有個比較正確的認識,千萬不能認識模糊,跟著市場變化走。

    所謂冒進,就是超過具體條件與實際情況,盲目加快工作。這一類的現象在當今社會中常常發現,如城市化冒進、樓市冒進等,這些現象統稱為冒進現象。冒進現象不僅對自身利益不利,而且有害於社會利益,因此要求盡量避免冒進,踏踏實實工作。

    鐵路行車部門或懂得鐵路行車知識的其他人都知道,火車運行不允許冒進,並且把冒進作為一種責任事故,對責任司機要進行處理。公路交通運輸的闖紅燈,強行超車(擔負特殊任務的車輛除外)類似於鐵路運輸的冒進。稍上點年紀的人對“大躍進”時期的冒進還記憶猶新。在“大躍進”時期,提出了快速“趕美超英”的發展目標,全民大煉鋼鐵,連居民家裏的剪刀等必備的鐵器也拿出來回爐煉鋼,有的地方曝出了畝產超萬斤的天方夜譚。這種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浮躁情緒和指導思想造成歇斯底裏般的過熱冒進,因為違背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結果國民經濟的底氣嚴重受挫,一度萎靡不振。

    為什麽中國企業往往各領風騷三五年?企業持續增長的奧秘究竟是什麽?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

    這些困擾著無數企業家和管理學者的難題卻在《論語》中找到了答案: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簡單的話語卻透射出了深刻的道理!若能夠早些悟出這個道理,估計史玉柱就不會讓巨人大廈倒塌,秦池也不會垮掉,愛多也不會怎麽努力都沒用,更別說已身陷囹圄的唐氏兄弟和張海了。

    有一家被業界稱為“土狼”的公司,這家公司的老板在其公司基本法中明確告訴大家:“為了使公司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他告訴大家不貪圖其他行業的利益的原因是因為他對通訊行業本質的深刻認識,所以他得以建立一套全球視野的戰略思維,並找到了間接路線與模式力量,為結成更多戰略同盟打下了基礎。這家公司名叫華為,現在已經是國內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其2009年營業收入近1 227億美元,位居第23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榜首。

    《論語》子路第十三篇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其意為:子夏做了莒父縣縣長,向孔子請教怎樣管理這個地方,孔子說:“不要圖快,不要貪圖小利。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知易行難!當子夏坐上管理者的位置請教老師管理之道,孔子的兩條基本法同樣適用於數千年之後的現在。

    信用缺失,習慣性食言失信於天下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民,使民以時。”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

    錯誤尋根 很多人認為商場是充滿著謊言和虛偽的,於是在做生意時,也陷入了這個怪圈,這實際上就是失敗開始的第一步。

    解決措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為企業領頭人的老板也要學會誠實和守信,才會得到誠實的回報。

    花言巧語、迎合人心的詐術和伎倆,作為局外人可能容易識破,如果被施詐者作為花言巧語攻擊的對象,有時會在心理上莫名其妙地對他產生好感。商場中除了詐之外還有騙。小騙一句話,大騙處心積慮,挖陷阱,設騙局,讓飛蛾撲火,使對手無策,自投羅網,束手就擒。

    一家法國公司想在海外打開自己產品的銷路,找到某地一家公司洽談。該地這家公司自稱注冊資金500萬元,每年能做幾千萬元的進出口毛衣業務,希望這家法國公司能給予一定的信用額度,賒銷其產品。精明而謹慎的法國公司沒有輕信該地這家公司,而是委托專業機構對其進行資信調查,結果發現該地這家公司注冊資金僅有50萬元,是一家隻有三五個人的小公司,根本沒有能力代理法國公司的產品。這家法國公司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

    上例中的法國公司所采取的這種做法就是近來越來越被我國企業所重視的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為最大限度地獲取商業利益,同時回避商業風險而采取的一種對合作夥伴經營狀況的監控。

    企業信譽是企業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獲得的社會上公認的信用和名聲。企業信譽好則表示企業的行為得到社會的公認好評,如恪守諾言、實事求是、產品貨真價實、按時付款等;而企業信譽差則表示企業的行為在公眾中印象較差,如欺騙、假冒偽劣、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故意拖欠貨款、拖欠銀行貸款等。

    企業信譽是企業無形的資本,較高的信譽是企業立足市場求得發展、獲得競爭優勢的法寶,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規範商業風險、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社會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因此,塑造企業良好的信譽是每一個企業應注重和著重解決的問題。

    由此可見,良好的信譽是企業的一張王牌,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決定著企業的未來。因此,企業要樹立重視信譽的經營理念,在信譽的創立、保護、提高上下工夫。當信譽與企業眼前利益發生矛盾衝突時,要把信譽放在首位,以犧牲暫時的經濟利益來換取企業長遠的利益。

    在現代社會,企業由於喪失信用而破產倒閉的案例不勝枚舉。有著百年曆史的愛立信與諾基亞、摩托羅拉曾並立稱雄於世界移動通訊業。但自1998年開始的3年裏,當世界移動電話業務高速增長時,愛立信的移動電話市場份額卻從18%迅速下降到5%。原因就是T28手機質量問題引發了愛立信的誠信危機,最終被索尼合並。日本三菱汽車公司是世界著名汽車廠,在日本汽車廠中名列第四。然而由於公司刻意隱瞞產品各種嚴重質量缺陷,導致發生嚴重的人身傷亡事故,造成這一知名車廠的誠信危機,汽車銷量從此急劇下降,工廠相繼關閉。這些事例都充分證明,一個企業無論其實力多麽強大,如果沒有了誠信,最終都會被市場所淘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