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

第9章 熟諳職場規則讓“職商”一路飆升(2/5)

    其實對於職場上尊老敬老的準則,很多年輕人也都能夠遵循,隻是他們尊重的對象往往隻限於自己的領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許多人單純地認為跟自己同級的前輩不重要,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對其“卑躬屈膝”。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前輩的看法不能直接決定你的命運,但是如果你處理不好與前輩的關係,就無法從他們那裏獲得豐富的工作經驗,也便會走更多的彎路。如果他們故意給你穿小鞋的話,那麽你的命運可就悲慘了。

    電視劇《闖關東》中有這樣一段:

    朱家老三朱傳傑打理“朱記貨棧”,他聘請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張垛爺為他趕垛,運送貨物。張垛爺有著豐富的趕垛經驗,但身上卻有一些壞習氣,比如花東家的錢大手大腳,串通客棧老板偷拿東家貨物等。對此,朱傳傑對他很不滿意,兩人也經常發生磕絆。後來有一次,朱傳傑當眾揭穿了張垛爺的鬼把戲,張垛爺對此懷恨在心,一心想教訓他。在接下來的趕垛路途中,張垛爺不但讓朱傳傑在冰天雪地裏睡覺凍病了,還故意走險路,致使朱傳傑掉進了捕捉老虎的陷阱,險些喪命。

    張垛爺救了朱傳傑,兩人冰釋前嫌,後來朱傳傑還讓張垛爺做主貨棧的事。處世老道的張垛爺不但把馬幫帶了回去,還把自己走垛的經驗全部傳授給朱傳傑,為朱傳傑後來的經營打下了基礎。

    像張垛爺這樣的前輩在職場中並不少見。雖然他們有缺點,但不可否認,他們具有旁人無法擁有的經驗,他們能夠利用經驗養活自己,也能夠利用經驗作弄別人。此外我們不難看出,像張垛爺這類人輕易不會將自己糊口的本事傳授給他人,這大概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傳統觀念在作祟。不過,智慧的朱傳傑最後還是用自己的尊重成功贏得張垛爺的信任,學到了手藝。可見,尊重前輩不但能讓你獲得好的人緣,還能讓你獲得更多寶貴的經驗。

    當然,讓你向前輩低頭,並不是讓你忍氣吞聲,如果對方是刻意刁難或挑釁,那麽你也要學會反駁,畢竟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權利。但切忌使用過激的言辭,或莽撞行事,以免讓彼此的關係弄得太僵,大家終究還是同事,還要以和為貴。

    你即便技術出眾,能力過人,也不能因此看不起前輩,而應時刻保持對前輩的尊重。一個有能力而不具攻擊性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賴和喜愛,也更容易讓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應該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輕易許下諾言。輕諾寡信的行為隻要做一次,就可能對你的信用造成長期難以彌補的損害。

    有句老話叫“輕諾者必寡信”。這句話就是要提醒每一個身處職場的人,遇事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易許諾,即便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事也應謹慎地做出承諾,因為這關乎一個人的信譽,而信譽又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資產。

    王強在銀行工作,他過去的高中班主任想開一家公司,但缺少資金,便去問王強能不能幫忙貸款。王強心想:這是老師第一次找自己幫忙,怎麽能拒絕呢?於是當即一口答應。可畢竟王強剛參加工作不久,老師的貸款請求又不大合乎規章,所以當老師租好門麵、請好員工、等著資金開業時,王強的貸款卻遲遲批不下來,拿不出錢。老師大怒,責備王強:“你這不是捉弄我嗎?你即使不想幫我,也不該這樣禍害我啊!”王強有苦說不出,隻得滿臉苦笑地向老師一個勁兒地賠不是。

    即便如此,王強並沒有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依舊向大家顯示自己的“熱心腸”。有一天,王強在閑談中向同事炫耀自己在市房管所有熟人,能辦房產證,而且花錢少、辦事快。大家見王強說得頭頭是道,都信以為真,有些急於辦理房產證的同事第二天就交錢相托。但時隔多日,同事不見回音,就追問王強。王強敷衍道:“近來人家事兒太多,再等等。”拖得時間長了,同事們對王強的辦事能力產生了懷疑,便向他要錢。這回王強辯解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的事兒雖然沒辦成,可我該跑的跑了,該請的請了,你不能讓我為你們的事自掏腰包吧?”王強的言下之意,事雖沒辦成,但錢不可能全退。沒辦法,同事們權當花錢買個教訓了。從這以後,王強的話再也沒人相信了,而且同事在閑暇聊天時,隻要王強往人群裏一站,大夥好像有一種默契似的,不是緘默不語,就是紛紛散去,更糟糕的是,連領導對王強都產生了看法。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麵對別人的求助,表現出勇於擔當的態度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勇於擔當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就不太妙了。能力足夠,幫人一把,無可厚非,但若能力不夠,就不要強出頭。否則,你會像故事中的王強一樣,失去他人對你的信任,進而失去職場中的一切有利因素。

    承諾是一件非常嚴肅且重要的事情。身在職場,一定要重視自己對別人許下的諾言。一般來說,他人有求於你,說明你有一定的能力,並且也得到了對方的認可。但同時也表明,對方對你的期望值很高,盼望著你能夠“力挽狂瀾”。倘若你經常包攬一些自己辦不到的活兒,便會使對方對你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並開始懷疑你的能力,質疑你的人格。

    那麽,麵對他人的賞識,究竟是接受,還是拒絕呢?其實在你決定說“YES”或“NO”之前,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了解事件起因,弄清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源與能力,分析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估算事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對方對失敗結果的接受程度等。隻有經過仔細權衡,方可做出最後的決策,從而避免失信於人。

    誠信是職場人際關係中尤為重要的東西。一個講信用、重諾言的人往往會因此而獲得他人的信賴,從而促進事業的成功。你的每一項承諾都是對你人格的擔保,隻有言而有信才能取悅於人。試問,有誰會相信一個經常食言失信、出爾反爾的人,又有誰願意跟這樣的人做朋友呢?

    承諾並不僅僅是一個主觀上願不願意守信的問題,還是一個有沒有能力兌現的問題。人貴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真實的能力,是決定信守承諾的關鍵。總之,做好分內事,不攬辦不到的活兒,對他人承諾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對於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做或不打算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絕不能承諾。輕諾寡信的行為隻要有一次,就可能對你的信用造成長期難以彌補的損害。

    不要輕信老板所說的話,也不要指望老板會兌現對你說的每一句承諾。因為對於老板來說,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利潤,其次才是個人情誼。

    做事需要講計謀,為人處世同樣需要有點心計。

    你是否記得《農夫趕驢》的故事?農夫為了讓驢子前進,就在驢子眼前掛了一根胡蘿卜,驢子以為再往前一步就能夠吃到美食,就不停地往前走。農夫不打不罵,僅用一根胡蘿卜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反觀當今那些工於心計的老板不正像故事中智慧的農夫一樣,時常給員工畫一張大大的餅,進而讓下屬心甘情願地為其工作嗎?

    於達2009年大學畢業,找到一份文職工作。於達為人直爽,能力出眾,備受同事們的支持和喜愛,同時也獲得了老板的賞識。有一次在與老板的私人談話中,老板意味深長地拍著於達的肩膀說:“你和他們不一樣,你不僅是我的心腹,還是我的眼睛。我需要你定期向我匯報其他員工的工作情況和他們私下裏談論的一些事情……對了,我覺得企劃部部門經理的位置很適合你,你要努力啊!我期待你的表現!”剛剛參加工作的於達並不清楚這隻是老板慣用的一個小把戲,以為是自己良好的表現贏得了老板的器重。欣喜之餘,他把每一個字都銘記在心,把自己當成老板的心腹,並決心要在老板麵前好好表現。

    此後,於達不僅在工作中投入熱情和精力,還經常向老板匯報同事們的情況,小到平時同事們的閑話家常,大到老劉、小張工作之餘幹私活、出私差等,事無巨細,都一一稟報。起初,老板對這些事情相當關心,還不時給於達扔個“甜點”,例如說上幾句讚揚話、帶他出去見見客戶、邀請他共進午餐、私下裏看似親近地拉拉家常、聊聊自己的光榮史,等等。然而時間一長,老板對於達匯報的這些瑣事逐漸失去了興趣,開始用“哦”“嗯”“知道了”敷衍,且與於達私下的邀約也越來越少。老板態度的轉變於達早有發覺,但他卻認為是自己近期工作讓老板不滿意,於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可是,即便於達百般努力,依舊沒有扭轉老板對他的態度,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發現自己在公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存環境越來越困難。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原來於達打小報告的行為很快就被同事們所察覺,同事們在他麵前不再像以前那樣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了,而且凡事都避著他。於達深感自己與同事們的關係越來越敏感和緊張,他們把自己真的當成老板的心腹和耳目了。老板曾經的許諾早已化成泡影,而他也不再向老板“通風報信”了,現在的他懊悔不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