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

第8章 所有人情世故,有一半是在說話裏(2/5)

    其實故事中“老實人”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當今社會很多地方都不適合老實人說老實話的。比如,一個皮膚黝黑且雙腿粗壯的女同事問你自己的新裙子怎麽樣時,你滔滔不絕地給予真實的評價,那麽她定會臉色難看,怒目相對,可能以後再也不想跟你說話了。再比如,你當著上司的麵指出同事的錯誤,其實你隻是好心地提醒,但在同事眼中你的這種行為就是在上司麵前打擊別人、抬高自己。可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未必就能把話說好,未必就能受人歡迎。所以,有些時候還是讓你的實話爛在肚子裏比較好,畢竟人們都喜歡聽讚美之詞。

    這裏有一點還要說明一下,不讓你說老實話,並不是讓你虛偽、讓你說假話、讓你逢人拍馬。一個會說話的人,總是用語精當、善於辭令,且能夠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從而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達到預期的目的,讓自己贏得主動、左右逢源。因此,你不妨給你的老實話換種形式,委婉的表達效果往往更好。下麵就讓你看看售貨員劉靜是怎樣講“老實話”的。

    一位老太太去商店裏買襪子,售貨員劉靜正忙著接待另一位客人,對老太太也沒太留意。老太太挑好襪子後,就徑直往外走。看到老太太的背影,劉靜才想起來她的襪子錢還沒有付呢。劉靜看老太太還沒有走遠,於是連忙喊住老太太並親切地說道:“阿姨,您先等一下,您瞧……”老太太以為自己的東西落在了櫃台上,就返回來了,這時劉靜手裏拿著一個塑料袋,她一邊晃了晃塑料袋一邊說:“阿姨,真不好意思,您看,這樣拿著襪子多容易沾上灰塵,讓我給您裝起來吧!”劉靜接過老太太的襪子,邊往裏裝邊對老太太說:“這種襪子質量好,還便宜,3元錢一雙,兩雙一共6元錢。”老太太一聽這話,便想起來自己還沒有付錢,不好意思地說:“哎呀,你看我這記性,忘記給錢了,真不好意思。”劉靜笑著說:“阿姨,沒事,我媽媽的年紀跟您差不多,也是常常忘記事情,不必放在心上。”

    劉靜用一個小小“迂回術”將老太太請了回來,又自然地將話題引到襪子的價格上,成功地解決了問題。如果她喊住老太太直接說“您沒有付錢”,那麽不僅會令老太太尷尬不已,還會令其生厭,也許以後都不會再來光顧了。

    你看,同樣一個意思,經過不同方式的處理,效果就大不相同,所以,老實話有時婉轉地說出來,往往更容易讓人接受。

    上帝在造人時做了一個奇異的安排,就是讓人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朵,也許上帝是在告誡世人,要多聽少說。

    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大受歡迎,不是因為他擁有淵博的學識或迷人的外貌,不是因為他擁有雄厚的資產或複雜的背景,而是因為他擁有善於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紐約時報》就曾經刊登過這樣一句話:“許多人找醫生並不是為了看病,他隻是想找一個傾聽者。”然而隨著日益加快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浮躁不安,越來越失去耐心去聆聽別人的心聲,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往往願意花十分鍾去講,而不願騰出一分鍾去聽。

    上帝在造人時做了一個奇異的安排,就是讓人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朵,也許上帝是在告誡世人,要多聽少說。然而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說者高高在上,聽者屈居人下。

    其實,說是表達的基礎,但過分的言說則容易使自己掉入嘴巴的陷阱,成語“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說的正是此意;而善聽則是一件令人受益匪淺的事。古人對“聽”就曾發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慨。概括地說,聽能夠長見識,增智慧;聽能夠固情感,增友誼;聽還能夠化矛盾,解危機。

    對於“聽”的前兩個功效這裏不再多說,因為它們在生活中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下麵,讓我們來看看服裝店老板劉慧是如何利用聽來“降服”批評者、化解矛盾的。

    劉慧是一家服裝專賣店的老板。一天,正在內屋休息的她聽到一位女顧客和店員發生了爭執。原來這位女顧客昨天從店裏買了一條裙子,回到家後,她發現裙子的領口處有汙跡,而經過洗滌後裙子卻褪了色,這讓她十分生氣,於是希望店員給她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她剛把來意說明,店員就打斷她說:“我們已經賣出了上千條這樣的裙子,您還是第一個這樣挑剔的人。”

    聽到店員這樣說,這位女顧客立刻被激怒了,然後她激烈地和店員爭論起來。這時另外一個售貨員也加進來,對這位女顧客說:“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所有深色的衣服都要褪一點兒色,以前我們賣的衣服也是這樣的。”女顧客聽完後火氣更大了。於是,她們的爭辯升級為高聲大吵。

    這時候,劉慧從內屋走了出來。她先讓店員不要說話,然後把那位顧客請到了內屋,並給她倒了一杯茶,讓她把事情慢慢地敘述一遍。在女顧客講話的時候,劉慧很少說話,隻是認真地傾聽,偶爾會附和一兩句。當那位女顧客把話說完之後,劉慧說:“您想要如何處理這條裙子呢?您有什麽要求,我們都可以照辦。”

    在抱怨完畢之後,那位女顧客火氣頓時消去了不少,又聽到老板說話這樣客氣,她的火氣已經完全沒有了。她對劉慧說:“其實這條裙子的款式我很喜歡,既然所有深色的衣服都會略微褪色,那我就不換了。”說完後,她非常滿意地走了。

    上麵的故事中,當店員們不斷進行反駁的時候,不但沒有把問題解決掉,反而更加激怒了那位女顧客,而當睿智的老板劉慧采用傾聽的方式後,不但很快地消除了對方的怒火,還讓她非常滿意地離開了。其實對於那位女顧客來說,她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有人能夠認真地傾聽完她的話,她心中自然會得到一種滿足感,也便會停止批評和抱怨。

    傾聽是一種為人的修養,是一項處事的技巧,是一門溝通的藝術。傾聽,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關係的金鑰匙。你若想與他人流暢交流,融洽相處,就必須先學會傾聽。那麽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呢?

    首先,要有好的姿態,做到“停”“看”“聽”。具體而言,當別人有話要說時,你要停下手中的工作,目視對方,觀察他的表情、音調、語氣、手勢等非語言信息。其次,要饒有興趣地聽他說。如果對方特別興奮地提起一件事,而你卻漫不經心或是沉著臉一言不發,那麽對方一定會很失落、沮喪,以後可能再也不願跟你分享自己的快樂與痛苦了,而且這種行為也是對說話者不尊重的表現。所以,你在與人交談時要記得及時給予回應,比如提出疑問,或是肯定他的想法,激起對方繼續講話的欲望,這樣你們之間才能更好地溝通。最後,切勿打斷或批評。當別人正在講話時,打斷對方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即使你不耐煩或有意見想表達,也要等對方說完後再提出來。交談中,如果遇到你不認同的觀點,也不要用批評的口吻去指責對方,而應婉轉地提出你的建議或想法。

    傾聽代表的是對他人的尊重、認可和肯定,所以那些懂得用一分鍾講、用十分鍾聽的人總是很受歡迎。請嚐試抹去你心靈上的浮躁,豎起你的耳朵,全神貫注地傾聽他人的心聲,從而讓這門傾聽的藝術改變你的生活,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每個人心中都有被讚美的渴望。讚美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它既能讓別人得到鼓舞,同時也能讓人際關係更加融洽。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1921年曾出價百萬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請夏布作為公司的行政總裁,當時所有人都不理解卡內基先生為什麽要重用一個看上去毫無能力的人。於是有很多人跑去問他這麽做的原因,卡內基先生微笑著回答:“因為夏布最會讚美別人,這就是他最值錢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