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

第3章 多點兒處世智慧,就不會處處碰壁(2/5)

    總是拿著顯微鏡、放大鏡觀察生活的人,隻會過多地看到陰影、憂鬱和消極的一麵,而陽光、快樂、積極的一麵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忽略。不妨省去較真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值得做的事,這樣我們才會更成功,才會交到更多的朋友,才會生活得更快樂、更精彩。

    世上的許多人、許多事,根本沒有必要搞得那麽清楚,難得糊塗才是智者的處世之道。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所以請切記:人至察則無徒,做事別太較真。

    人要學會變通,凡事不能太死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且不要讓自己被經驗主義所束縛,要擺脫習慣性、直線型思維的限製。

    《周易》中有這樣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意思是事物處於窮盡局麵時則需要變革,變革後才會通達,通達就能長久。從這句話中,中國老百姓摘得了兩個字,即“變”和“通”。的確,“變”“通”二字合起來更能夠表達其實用主義,它告訴世人遇事不要死鑽牛角尖,不要總是直線思考,而應懂得通融,學會屈伸。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樵夫一同上山砍柴,當他們準備滿載而歸時,意外地發現了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因為棉花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如果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以供一家人一個月的衣食。於是,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美滋滋地向山下走去。

    走著走著,其中一個樵夫眼尖,看到樹下有一個大布袋,走近翻查,布袋裏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放下棉花,改背麻布回家。然而他的同伴卻不同意,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現在丟下棉花,豈不枉費先前的辛苦,因此堅持不肯丟下棉花。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好自己背起麻布繼續趕路。

    又走了一段路,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泥土中閃閃發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他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黃金要比棉花、麻布值錢得多。他趕快邀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他的同伴仍以枉費辛苦為說辭,不願丟下肩上的棉花,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也不要白費力氣,以免最後空歡喜一場。就這樣,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

    臨近山下時,天空突下急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得濕透了。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棉花因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起來,於是他不得不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著金子的同伴回家了。

    成功學中有這樣一句名言:沒有做不到的事,隻有不會變通的人。有些時候,人的大腦猶如一所監獄,在不經意間禁錮了思維。試想,那個認為放下就是枉費之前的辛苦、始終不肯舍棄棉花的樵夫能夠變通一下,改變思路,就不會落得兩手空空的結果了。

    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過度的堅持隻會導致更多的浪費和更大的錯誤。當今,知變與應變的能力不但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同時也是考察一個人辦事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

    劉娜和魯昕是一起進入公司的新人,一次公司派遣二人跟某網站談合作問題。公司準備在網絡上宣傳自己的公司及產品,網站報價是3000元/年。臨行前,老板告訴二人價格報價肯定有回旋的餘地,建議2000元/年。

    談判期間,劉娜把價格談得特別“死”,更說出“如果2000元/年不行,那我們公司以後再不找你們網站合作了”這樣的話。魯昕很為難,眼看談判將要陷入“僵局”,就用商量的口吻對對方說:“價格我們可不可以再商量一下,畢竟是長期合作。但我也得先回去與領導商量一下,畢竟領導才是決策人,我會盡快給您回複。”

    回到公司後,魯昕把事情經過向老板匯報了。老板稱讚魯昕初入職場就有卓越的變通能力,在此次談判中為彼此都留下了回旋餘地。最後老板要求劉娜好好向魯昕學習。第二天,老板重新估測了價格,把談判的重任交給了魯昕,而劉娜則被安排了其他工作。

    世間萬物,沒有變化就沒有生機,沒有變化就沒有發展,沒有變化就沒有未來。生活猶如一條長河,當“山窮水盡”時,就要學會隨機應變,另辟蹊徑,這樣才能“柳暗花明”。總之,涉世未深的人在為人處世時一定要學會變通,學會適時放棄毫無意義的固執,從而讓變通成為快樂的源泉,引領你們向幸福進軍;讓變通成為你們成功的雙翼,引領你們向成功起飛。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藏著一些秘密,它們處在人們心靈最柔弱、最隱蔽的地方。秘密是人們不願意讓他人知道的,若你偏偏要將它抖出來,甚至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那麽你在獲得內心快感的同時,卻會失去朋友的信任。

    單純的人往往有一個共同的毛病:肚子裏擱不住心事,心中的喜怒哀樂總想找個人談談,更有甚者還會不分場合、時間、對象就向對方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事都說出來。雖然與他人分享快樂與苦惱並不是什麽壞事,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話不能隨便對人說。

    紫苑在一家網絡公司上班,因為公司的老板是父母的朋友,所以老板對紫苑格外關照,除了支付給她高額的薪酬外,公司還專門給她提供了一套住房。不過老板怕其他同事知道後會影響工作情緒,所以再三叮囑紫苑要保守秘密。

    工作後的紫苑,不僅待遇好,還經常與公司的高管平起平坐,指點江山,同事們對她更是羨慕不已。紫苑心理上的優越感與日俱增,一天,她的腦海裏浮現出這樣一個想法:如果能讓同事們知道我與他們的待遇不同,他們不是會更加羨慕我嗎?於是在一次同事聚會中,紫苑幾杯酒下肚後,借著酒意試探性地向關係要好的同事講了自己的情況。看著同事們那一雙雙瞪得溜圓的眼睛,紫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之後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她又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了很多人。

    不久後,紫苑被老板叫去談話,結果她收到了老板的辭退信。老板說:“上班之前我就與你說過了,這是你我兩個人的秘密,沒想到你到處宣揚,如此一來,員工肯定不服。現在我真的很難讓你再留在這裏了。我與你的父母溝通過了,他們對此也沒有異議。”紫苑雖心有不甘,但深知是自己的過錯,隻好收拾東西離開了。

    說心裏話時一定要有“心機”,對待不同的人和事,該說則說,不該說的話一定要咬緊牙關,否則,就會像上麵故事中的紫苑一樣,為自己的口不擇言付出相應的代價。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能夠守住心中的秘密,而在替他人保守秘密方麵則遜色許多。秘密之所以稱為秘密,就是因為它會觸及人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讓他人知道的。若你偏偏要將它抖出來,甚至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那麽你在獲得內心快感的同時,卻會失去朋友的信任。

    劉勇和趙鵬從中學起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兩人關係一直融洽親密,現在兩人還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一次,劉勇閑談時向同事小周道出了趙鵬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趙鵬年少時與人打架,砍傷了對方,結果被判了兩年,從監獄出來後,趙鵬奮發圖強,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後來在劉勇的推薦下進入到這家公司。

    在劉勇將趙鵬的秘密告訴小周後不久,恰逢公司裁員,小周和趙鵬在同一個崗位,而這個崗位要精減掉一個人。論實力,趙鵬要比小周略勝一籌,但偏偏在這時“趙鵬是勞改犯”的消息卻在公司流傳開來,各位同事,包括老板對趙鵬的印象大打折扣。當然,誰也不願意和一個勞改犯共事,於是趙鵬被解雇了,小周留了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