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

第2章 社會是很殘酷的,要學會去適應它(1/5)

    《史記》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64446,7071200596837010446,6833642850618444808,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8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82,"start_container_index":8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77},"quote_content":"《羊脂球》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050845850631]}],"6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1,"start_container_index":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7},"quote_content":"《亮劍》reference_book_ids":[7217738163756731427]}]},"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社會就像“江湖”,江湖之路充滿是是非非。要想立足,就必須摘下單純的麵具,學會去適應它,正視那些悲歡離合、世態炎涼,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遊刃有餘、春風得意。

    社會不會像家長和老師一樣欣賞你的天真、清純,社會也不會遷就你這樣一個年輕的新成員,社會隻會要求你遵守它的遊戲規則。

    一份大學生畢業調查報告顯示,每年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中,有一半會出現“社會不適症”。盡管他們大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擁有展翅高飛的決心,但由於生存環境的改變,角色轉換不到位,使得這些社會新人備感緊張、失落,工作也常常出現各種問題。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周遊世界時,在非洲發現一個原始部落,這裏非常落後,人沒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可以想象,這裏的人一定是愚昧的。他們會把年老的婦女趕進深山老林,由她們自生自滅;他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會把嬰兒和小孩分食。達爾文下決心要改變他們的生活,他高價買下一個部落男孩並帶回英國。經過16年的悉心培養,這個部落男孩已成長為“文明青年”,之後達爾文通過熟人又將男孩送回了家鄉。一年後,達爾文故地重遊,想看看部落男孩有沒有改變落後的原始部落。結果,達爾文徹底失望了。原來男孩早被族人吃掉了,因為族人認為他什麽都不懂,什麽都不會做,隻會浪費食物。後來達爾文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番話:“一個人的願望和他所希望的結果並不成正比。一個種族遺留下的問題,決不是依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能夠解決的。社會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是一個痛苦且漫長的曆程,欲速則不達。所以,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去適應自己周邊的環境,否則,哪怕他再聰明,也終將被淘汰。”

    達爾文用簡單的幾句話,向世人道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當你鼓足了勇氣踏入社會前,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參加的不是廟會,不是去遊樂場尋找一些刺激,不是去超市或商場悠閑購物,也不是茶餘飯後閑庭信步,而是即將進入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中,隻有適者才能生存。因此,你要主動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你。

    肖瀟在一所名牌大學裏學習美術設計專業,成績優異的她在學校中備受老師青睞。大學畢業時,自感優秀的肖瀟始終相信自己能夠進入大的文化廣告公司工作,因此她將那些小廣告公司伸出的橄欖枝通通拒絕了。經過半年的尋找和等待,肖瀟終於被一家頗具規模的廣告公司錄用了。上班的第一天,當經理找她談話時,她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要求“職位與專業對口”,並反複提醒經理要“充分考慮我的特長”。很明顯,肖瀟就是想讓經理安排她到廣告設計部門工作,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優勢。不過,經理並沒有因肖瀟的強調和解釋改變自己的初衷,仍然安排她到策劃部去工作。為此,肖瀟很不開心,自己明明強烈要求,居然被無情地拒絕。肖瀟覺得既丟麵子,又大材小用,難有出頭之日,於是帶著種種不良情緒進了策劃部。來到策劃部後,肖瀟工作散漫、懶惰、不認真,給部門經理留下了很差的印象。試用期沒過,肖瀟就被勸退了。

    社會有時候就像個不倒翁,你越是想讓它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轉,它就越會轉向反方向。隻有“適應”它,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你要知道,“適應”是“超越”的前提。因為沒有模仿,就無法創新;沒有適應,就談不上超越。隻有當你足夠了解周圍的環境,你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在社會中遊刃有餘,扶搖直上。

    剛剛進入社會,社會不會像家長和老師一樣欣賞你的天真、清純,社會也不會遷就你這樣一個年輕的新成員,社會隻會要求你遵守它的遊戲規則。社會是現實而又殘酷的,你一定要學著去適應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隻有當你學會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你才能夠成熟、坦然地麵對社會中的各種問題。

    社會和自然奉行的是同一條法則,即適者生存,所以請切記:不去適應社會,你什麽都不是。

    如果你還在把抱怨作為生活的一種習慣,那麽你的生活是乏味的,你的明天也將是灰暗的。

    有一份關於人抱怨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近九成年輕人每天都會抱怨,八成年輕人表示自己會習慣性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92.6%的年輕人會對自己的抱怨行為感到“深惡痛絕”。

    的確,與其他年齡段相比,不成熟的年輕人更易發牢騷,特別是當他們看到別人光輝燦爛的一麵後,就會發出“為什麽老天對我不公”“為什麽自己如此不幸”“為什麽周圍的人過得都比自己好”等諸如此類的抱怨。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偶爾發泄一下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經常性地抱怨他人或自己,並把它作為精神勝利法來擁護,那就危險了。抱怨不會帶來任何有意義的東西,它隻能降低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影響人對生活的熱情,破壞積極的人際關係,使周圍的一切向更壞的方向發展,甚至出現越“抱”越“怨”的現象。

    劉暢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家境貧困,父母節衣縮食供她讀書。劉暢自己也很努力,依靠頑強的毅力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山村。上大學時,看到周圍同學衣著光鮮,出手闊綽,劉暢不禁自卑起來。慢慢地,她開始抱怨自己沒有出生在一個生活優越的家庭,抱怨父母沒有本事。

    大四那年,同學們都開始找工作或準備考研。劉暢的學習成績其實很優異,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很高,但她考慮到自己的家境,便決定放棄考研,投入找工作的大軍中。在接下來找工作的過程中,種種的不如意又讓劉暢不禁感歎自己可悲的命運。平日裏那些不上課、學習差的“壞學生”依靠父母的關係,輕鬆就能獲得一份好工作,而自己這種無門路的“好學生”連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都很難,這種境況讓劉暢備感難過,於是她又開始抱怨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