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奇遇

第214章 蛙(1/3)

    文化

    1。由蛙→女媧

    我國新石器時期,除魚文化之外,蛙文化也占很重要的位置。時間上,蛙文化略晚於魚文化,從考古發現,彩陶蛙紋的分布,地區更廣泛,從中原綿延至西北,有: 河南省澠池縣的仰韶村,陝縣的廟底溝,陝西省華陰縣的西關堡,臨潼縣的薑寨,甘肅省的馬家窯,青海省樂都縣的柳灣。這些文化遺存中,出土的蛙紋非常豐富,從象生、寫意到抽象,可以排出係列。色彩豔麗,寫實、寫意、抽象的紋樣皆有,後人從藝術上去欣賞,也不能不驚歎原始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即使以魚紋為主要構圖的半坡類型的彩陶,有臨潼薑寨出土的彩陶盆內壁既有一對魚紋,還有一對蛙紋。其中,馬家窯文化遺存的彩陶蛙紋最多,據說當以數萬計,而柳灣出土的蛙紋彩陶亦在八千件左右。可見新石器時期蛙文化的勢力不亞於魚文化。

    薑寨半坡型蛙形圖

    鄭為在《中國彩陶藝術》一書,從裝飾藝術的角度將馬家窯彩陶蛙紋的演進分為八個階段: 1.始成形的蝌蚪的點;2.脫尾生腳的幼蟲;3.幼蟲在劃水中成長;4.已經變成完整的蛙形,5.青蛙的寫實圖象,6.強調蛙“眼睛”的圖象,7.變化了的蛙形圖象;8.回複到水浪與蝌蚪。並用圖排出了蛙紋的演變序列。這個序列以寫實為主,兼有寫意,尚未包含抽象蛙紋。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一書,也引用了馬家窯文化遺存中的抽象蝌蚪紋和抽象蛙肢紋,以及青海柳灣馬家窯文化馬廠彩陶單獨蛙紋紋樣,來說明蛙紋的千姿百態。趙著還闡明了青海和甘肅的遠古先民曾以蛙為子宮的象征,這與半坡以魚為女陰的象征具有同等的意義。他不同意蛙崇拜與原始農業有關,而認為: “那時,盡管開始有了農業,卻十分原始,經濟生活尚不可能以農業為主”,而以漁獵和采集為主。(205頁)

    那麽,蛙有沒有圖騰崇拜的意義在內?恐怕也不能排除。因為蛙在人類進入農耕之前,已參與了經濟生活。“婦女采集自然界給賜的食品,蛙是一種珍貴的品種。”①

    蛙是什麽時候由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兼氏族圖騰而轉化為人格化了的始祖母女媧的呢?目前還缺乏充分的材料。但從古文字中卻能找到蛙與媧的淵源關係。蛙與娃、黿、媧相通,蛙即媧。耄是古字蛙,此字《廣雅》釋為“始也”,《方言》釋為: “律,始也”: 《說文》釋為“始,女之初也”。《說文》釋媧字為: “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因此媧u003d耄u003d蛙u003d娃的公式便被一些學者所接受。蛙與女性的媧具有同等的創世意義。傅道彬在《中國生殖崇拜文化論》一書,還介紹了蛙在古文字上也可作蠅。圭表聲,黽表意,表意即蛙的本義。義同孕,女即女人,也就是人娃合體即人類的母親。因此古人把蛙與“始”相聯係,蛙為人祖,由蛙而人格化的媧便是人類的始祖母。女媧崇拜自然是由青蛙演變而來。

    在古人的觀念中,蛙、龜的界限不似後人分得那麽清楚,有時是混同的。如“黿”字,從元從黽,此字有“大黽”之意,同時又有神龜乃玄黿所生之說。河南鄭州出土的相當於龍山文化晚期的青銅曇的拓片,頸部有黽形的圖象文字,既似蛙,又似龜,實在很難有嚴格的界限。

    2.蛙、媧與月亮神話

    蛙崇拜與蛙神話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分化現象,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一是蛙神人格化以後,正式的女性人類始祖的身份出現,在神壇長盛不衰。許多母性社會的女神,都因在兩性鬥爭中被男性取代,由兩性合體神逐漸變成了男性神。唯獨女媧,始終處於女創世大神的地位,其功能不斷增加,由化生人類、主婚姻到煉石補天。盡管後人好畫蛇添足,有將女媧作為伏羲弟者,如《世本·氏性篇》日: “女氏,天皇封弟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把女媧說成是伏羲之妹或伏義之妻者更為普遍。但直至漢代進入《淮南子》,仍是以化生萬物的偉大女神的身份出現,即“女媧所以七十化也。”(《說林訓》)。《淮南子·覽冥訓》集漢以前曆代加於女媧的聖跡之大成,女媧神話基本定型。後又與南方後起的兄妹婚洪水神話傳說粘連在一塊,體現了多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關係,說明女媧神話流布之廣與生命力之長。無論是原來的蛙崇拜,還是後來的兄妹婚,都表現了先祖們對人類繁衍的關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