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花下的戀慕

第52章 一個人(2/4)

    甚至還總結出了“美學”:

    “凡在三點二十幾分,八點三十幾分等時候,畫的構圖就非常妥帖,因為兩隻飛燕適在全幅中稍偏的位置。”

    所以你去看先生的畫,筆筆簡單,張張風趣,卻無一不透著輕鬆而悠閑的趣味。

    不愧是寫出“春光先到野人家”的人。

    人在一歲一歲地生長,一年一年地遠去。

    那些單獨的時間,每一段遠去的生命都是孤獨的。在青春時回望,童年是孤獨的;人到中年,回望青年時也是孤獨的。

    “孤獨是一種完整的自我,孤獨是可以讓人享受的。

    當你孤獨時,你知道你的生命完整地回到了自身,你的對麵是你剛才還在其中、現在已經脫身而出的那個喧囂人世。”

    因為這恰到好處的孤獨,劉亮程跟世界處在一種麵對麵的狀態。

    一個人自言自語,旁若無人,旁若無天,旁若無地。

    而當一個人足夠孤獨時,便是極致的安靜,能聽到這個世界所有的聲音,並清醒判斷。

    山野人家,最得悠閑,自然先發現吐芽的枝杈,最先聞見春天的芬芳。

    他後來的所有寫作,其實早就朝著自己曾經擁有過的那個詩和遠方去,走進去,一步步回到自己原來站過的地方,回到自己無數次經曆過的那些黃昏,西邊的夕陽仿佛又從地平線上升起來。

    有人說徐崢的《愛情神話》演出了中年人愛情的無奈,其實在很多年前的《愛情呼叫轉移》裏,他早已上演過中年婚姻的現實狀態。

    電影裏有個經典片段,徐崢像往常一樣坐在餐桌前,和妻子相對無言地吃著飯,一成不變的妻子、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他像一個充氣的河豚一樣,忽然被刺激到泄氣。

    他連珠炮般地對妻子吼到:“你在家裏永遠穿個紫色毛衣,我最討厭紫色,每星期四次炸醬麵,永遠都是一樣的電視劇,一樣的炸醬麵,還有你吃炸醬麵能不能不讓麵在嘴裏一直轉圈圈……”

    妻子被突如其來的指責愣住,隨後二人離婚。

    圖片

    這種畫麵在很多人的生活中上演,在周迅和阿雅的綜藝節目《很高興認識你》裏,一位女嘉賓流著淚說:她相信愛情,不相信婚姻。

    剛結婚的時候,跟戀愛的狀態差不多,日子過得很甜蜜。

    有了孩子後,婆婆幫著帶孩子,夫妻倆都上班,又都很忙,什麽都幹完之後就十一點半了,兩個人各玩各的手機,沒有話說,特別可怕。

    沒有出軌、沒有激烈的衝突,為什麽曾經浪漫的感情也會變淡?愛情是無緣無故消失的嗎?

    《貪婪的多巴胺》認為,大腦中的多巴胺控製著我們的欲望、想象、衝動、創造力,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圖片

    丹尼爾·利伯曼|中信出版社

    愛情始於多巴胺,卻無法終於多巴胺,因為多巴胺永不知足,它隻會說“我想要更多”。

    圖片

    1957年,一家醫院的研究員凱瑟琳·蒙塔古在大腦中發現了多巴胺,她發現,激活多巴胺,人們就會“感覺良好”。於是,科學家給多巴胺取名為“快樂分子”,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途徑被稱為“獎賞回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