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710章步兵陣對鐵騎3(1/2)

    燕軍最前麵的重甲兵,使用的鐵槍長達兩丈,以白蠟杆為體,再密密纏以多層絲麻,層層麻用上等耗漆以膠合緊固,最終通體漆成黑色,槍杆剛柔相濟,堅韌無比,尋常刀斧難傷,可受大力而不折,堅韌比之用接近鋼鐵質量的精鐵打造的槍杆毫不遜色,而且比較輕便。

    這種長槍鐵林,無疑是此刻東胡騎兵的割命器,衝在最前數排的騎兵,撞擊在槍林上,人仰馬翻,有的騎士甚至脫離馬背,借著飛出好幾米遠,但在空中還是被亂槍紮死。

    遠遠望去,胡騎兵就像凶猛的洪水,激烈地衝撞了巍峨不動的礁石上,掀起一陣陣浪花。

    雙方交鋒處,血氣彌漫,慘叫不絕,更多的胡人騎兵摔落馬,但是也有騎兵踏開一道空隙,殺入陣內,但很快就被戳成刺蝟,渾身血洞。

    喊殺聲和兵器戰馬聲,混合成一股轟天價地的無限巨響,一撥又一波的人潮和兵器,在相互傾軋著的聲音清晰地注入耳鼓,令人熱血沸騰,怎一個慘烈了得?

    “砰砰砰--”

    不少胡人騎兵殺紅了眼,縱馬跳躍,明知必死,毅然砸入重兵陣內,飛蛾撲火一般,以戰馬的身軀,重重踩踏下去,同時揮舞著戰刀,劈死一個算一個,否則後麵的騎兵死傷還會增多。

    雖然東胡人殺紅了眼,依靠戰馬的鐵騎的衝力,硬是碾壓出幾米遠,死傷了幾排的燕軍重甲兵,但是胡人付出了很重的代價,再看燕軍,後麵還有數十排整齊的重甲軍,整個陣列還在前移,阻擋住東胡騎兵的速度。

    這時候,胡人滿腔的殺氣已經衰減了許多,後續的騎兵減緩了衝勢,明顯在猶豫了。

    此時經過剛才的弩機長弓戰,東胡騎兵最初的滔天殺氣已經銳減,此刻交鋒血戰,不要命地搏殺,相互犧牲戰士的生命來博取勝利,對於這些部落的牧民來說,有些超出底線了。

    他們不是正規的軍人,沒有燕軍那種鋼鐵般的意誌,全靠一鼓作氣擊潰敵軍,他的士氣高昂得快,消退得也快,當掠奪敵軍財產的美夢破滅,他們便會軍心動搖。

    燕軍烈士有撫恤金,朝廷會給他們的父母妻兒贍養費,會多分幾畝田地,還會減稅,因此這群重甲兵,如鋼鐵長城站在那,不但不會被胡人的氣勢嚇退,反而凝聚剛強的士氣,反壓製過去,大陣在前移,槍林推向胡人騎兵。

    相反,東胡騎兵卻有後顧之憂,想著家中的妻兒老少,還有牲畜羊羔等,這一死後,誰來照顧呢?

    辰淩在遠處看到了胡人的衝擊衰弱下來,後麵的騎陣出現了凝滯和停頓,這是在猶豫了,士氣減弱下來,就是反擊的時候了。

    “戰車,出陣!”辰淩朗聲喊出,鏗鏘有力,充滿威嚴。

    “喏--”令旗手打出旗號,擂鼓響過之後。

    數百輛戰車率先衝殺出去,朝著隊形已經散亂的胡人騎兵,橫衝直撞地卷了過去。

    這種戰車,在車軸兩側都有尖刺,車轅有鐵皮,車上有駑手和刀斧手、輕弩手,相互配合,很衝橫衝直撞插到了東胡騎軍陣內,頓時纏住了敵騎。

    車兵們開始揮舞大斧、大刀,上砍人頭、下劈馬腿,契丹精騎還來不及施展開手腳,就陷入車陣之中,戰馬不懂躲閃,馬上的騎士又躲閃不及,頓時被殺了個人仰馬翻。

    這種戰術是對平原擺陣對付騎兵的最有利手段,後來到宋代,南宋軍在大儀鎮、拓皋等戰役中大敗金軍,用的就是這樣的戰法,北方遊牧勇士也承認,中原軍隊,大妙者乃硬弓和弩箭,次之者大刀重斧,餘外再無所懼,如今這支東胡騎兵恰恰就無比配合地讓燕軍完美地施展了一次車陣重斧的攻擊戰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