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709章步兵陣對鐵騎2(1/2)

    燕軍重甲方陣與東胡騎兵正在不斷接近,大戰一觸即發,那股熱血沸騰的激情和英銳之氣,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肅殺之勢。

    在冷兵器時代,哪怕你勇冠三軍,沒有戰友掩護時麵對一二十根長槍鐵戈也隻有送命的份,如果沒有陣型配合,一股腦兒快步衝上去,勢必陣形大亂,那時一個個孤立的槍兵隻配給整齊的敵軍送菜。

    因此電視或電影上演的,某將軍一馬當先,率領身後大軍衝上敵陣,勇冠三軍,萬夫莫敵,那純屬扯淡,文學藝術加工而已,事實上,真正的統帥都在後方指揮三軍,看哪裏陣角出現豁口立即派兵補上,統籌大局。

    即使中等武職的偏將或副將,也是夾在衝鋒的陣列之中做指揮,同時需要親衛保護自己,但凡衝在最前幾排的,基本都是炮灰,不是被亂箭射死,就是被對方長矛戳死,或被亂軍撞死!

    東胡騎兵的陣型是傳統的雁行陣,模仿草原蒼穹中大雁南歸,最適合騎兵使用,因為速度快,雁頭如一把利刃,呈偃月型鋒利狀,因此草原的騎兵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以充分發揮衝擊的威力。

    一個個騎兵雁錐形陣有序地排列開來,前後、左右、不同兵器的使用,有戰刀、有長矛、有狼牙棒和長槊,各騎之間的間隔便也不同,戰馬之間留出了足夠的空隙,使他們發起衝鋒時,不至於相互踩踏、撞擊。

    五萬的騎兵隊伍,可以擺成幾十排甚至近百排的,而且每一排騎兵都是錯列的,一旦讓他們發揮出突出威力,他們可以像除草機一樣,掃平眼前的一切。

    “弩兵手準備--”辰淩下達了第一個命令。

    弩機的威力大,射程遠,相當於二石弓的拉力,需要弩機手以腳撐弩臂,然後半彎身,以全身的力量拉開上弦,以扳機卡住弩弦,以望山瞄準,能射出兩百多步,相當於一箭之地的二倍。

    普通弓箭手都是徒步長弓手,拉弓可以借助腳下和腰部的力量,經過訓練拉開一石弓。

    所謂一把弓的弓力,計算方法是:把一把弓固定在牆上,然後往弓弦上掛重物,等弓完全被拉開時,弓弦所懸掛的重物的重量,就是這把弓的弓力。

    古代的一石弓,約等於100多斤,已經是強弓了,拉的開的都是強弓手或長弓手,是需要專門訓練的弓箭手,二石弓是軍中一些有勇力的大將才拉的開,而馬背上拉弓所需臂力要遠遠大於地上拉弓,因此騎兵大都要求身高力大之人,一般是使用五鬥弓,也就是半石弓,射程五六十步。

    草原遊牧部落是沒有專門的弓兵的,中原各國要訓練一個合格的弓兵耗時良久,可草原上的騎士人人都是善射的弓手,但都是半石弓,需要拉近距離才可以,七八十步外,基本都是被射,但騎兵可以憑借超快速度,迅速拉短距離,讓長弓手最多射出三次。

    燕方陣列軍令發出,頓時一萬弩兵排成三排,前後相隔一丈,第一排半蹲下,三千支擘張弩刷地平端而起,冷冷地對準了排山倒海奔襲而來東胡大軍。

    “勇士們,殺盡燕人,中原的肥沃土地將是我們東胡部落的--”休旬王狂熱地喊著,頓時點燃了胡人們的熱血和貪婪,揮舞著冷兵器,殺氣滾滾,凶猛異常。

    “鏗鏗鏗鏗……”燕軍槍兵鐵甲鏗鏘,手執櫓盾長槍,排著密密麻麻的陣形,足足有二三十排,四十餘列,長槍高舉,森然如林地走上前來,隨著一聲大喝,所有交錯排列的兵卒單膝跪地,長槍前指,排成了一個立體防禦的槍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