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708章步兵陣對鐵騎1(1/2)

    東胡的騎兵速度很快,日行三百裏,沒出五日,從大興安嶺集結,然後度過西拉木倫河,一路南下,與燕國邊界越來越近。

    燕軍大力發展斥候的作用,幾乎每個千人隊小營,就會有一個斥候小隊,負責打探情報,暗哨遊動,以防中伏和被襲擊等。

    火是軍隊中最底層的編製,十人為一火,斥候小隊一般是一火士兵住一座營帳,每人都有戰馬,不必跟著大軍廝殺,但是深入敵區刺探敵情,同樣非常危險。

    斥候發現了東胡主力逼近後,立即逐段往回送情報,很快,情報就被送回關內的盛京城。

    辰淩得知東胡兵來到,心中暗叫來得好,當即下令全軍大餐一頓,作為戰前犒賞和動員,鼓舞士氣。

    吃過豐盛大餐後,下午集結大軍,鼓聲驚天動地,長號齊鳴,嗚咽低沉的號聲響徹城外的軍營。

    辰淩把大軍分成三股,第一股是率先與東胡先鋒交手的重甲兵,還有弓箭兵、車兵、少許騎兵配合,以搓敵軍士氣。

    第二股是普通甲士和新軍,駐守在邊防壁壘,依靠地理優勢,阻擋胡人的進犯。

    第三股是騎兵為主,還有步甲兵埋伏山林,以及回旋石炮、神機營、特種兵等,做最後的絕地反擊。

    “咚!咚!咚!”出征的巨鼓聲敲響,數十長號一齊吹響,‘嗚’

    兩萬騎兵、兩萬重甲兵、五千車兵、一萬弓箭手,一萬弩機手,五千禁衛軍,合兵七萬人,在燕王的親自統帥下,離開盛京,北渡遼河,穿過邊塞隘口,進入一片曠野之地,與第一防線駐守的一萬甲士匯合,湊成了八萬人,迎戰東胡騎兵的先鋒大軍。

    東胡編製與匈奴差不多,東胡王下,有左右賢王,輔佐首領管理軍政,權力很大,再往下依次有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然後是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

    這次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的就是右賢王,哲別乞木兒,三十五六的年紀,對中原窺探已久,是東胡聯盟中鷹派,主張吞並燕國,攻入中原,主戰份子!

    作為先鋒統帥的是一位穀蠡王的職位,在東胡被稱為休旬王,四十歲年紀,褐發藍眼睛,鷹鉤鼻,性情暴躁,衝動狂妄,用兵素來有進無退,做戰隻講勇力而不思計策。

    五萬騎兵作為主力前鋒,休旬王高興壞了,因為首場擊敗燕軍,他的威望將再次提升,還可以分配到很多戰利品,財寶和奴隸,橫掃燕軍,是他一直以來的期待。

    因此得知燕軍在前方列陣相迎之後,迫不及待地下令繼續趕路,大軍馬不停蹄,爆發出衝天狂吼,白旗揮舞,青銅馬刀在陽光下閃爍,他們如草原上無邊無際的狼群,向數十裏外的燕軍主力猛撲而去。

    辰淩得知軍情之後,早已在第一防線之前,列好陣法。

    兩萬重甲兵擺成了魚鱗陣,統帥和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幹魚鱗狀的小方陣,包含先鋒陣、策先鋒陣、大陣、前陣等,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能很好地迎接對方的衝擊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