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707章戰前部署(1/2)

    東胡進犯的消息很快傳開,由貿易區和邊界活動的商旅傳送回來,頓時燕國民眾大驚,不過,當天發行的‘燕京日報’就很官方地刊登了這件事,燕京城幾大刊物也相繼載出、

    “草原鬧災,東胡人南下‘打草穀’!”

    “野蠻的東胡人,要破壞大燕的邊陲安定!”

    “朝廷即將出兵,平定東胡來犯--”

    “燕王將禦駕親征,擊敗東胡,指日可待!”

    一篇篇官方口吻的報道,真真假假,控製著輿論導向,很快就穩住了燕國民眾的情緒,堵住了以訛傳訛、流言蜚語的悠悠之口。

    京城一些大學的學子們,在街上廣發抗戰、破胡、驅除韃虜的口號,支持朝廷對胡用兵,期待著燕軍大破草原戎狄胡人,歌頌燕王敢於麵對強敵的魄力!

    整個燕國的風氣,經過四年多的改革,已經不再是當初那樣日薄西山,沉沉暮暮,渾渾噩噩的死潭了,就像一場春雨洗禮了這片大地,思想形態如雨後春筍,散發勃勃生機。

    燕國的文化在豐富,有在詩經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七言詩、五言詩,甚至長短句的詞,特別是洛語嫣來燕之後,主導燕國文學和史學的發展,又在朝廷的支持下,修訂燕篆為隸書,簡化古篆繁體,使文字更加通俗易懂,現在又編纂《燕文辭海》等,創造出標音法、反切法,來解釋‘文字’。

    在學府方麵,先後成立了燕京大學,燕京工商業大學、燕京醫藥大學、燕京軍校等,培養年輕人才,各縣鄉都有設立了小學、中學,推行基本社科教育。

    如此大興文教,重視實務,使得六國諸侯的許多士子紛紛來燕,考察學風、研究學術、尋找施展才華之處,人才聚集越來越多,比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名聲更旺了。

    ………

    由於這次對東胡作戰,迫在眉睫,朝廷沒有舉行華麗的出征儀式,而是著重兵貴神速,數日後,秦開就已經攜帶軍令,悄然趕赴燕山軍區備戰去了。

    辰淩也在第四日,在五千禁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北上,開赴北疆一帶,準備迎戰東胡。

    盛京城,乃是一座新興的城邑,在燕國境內的最東北處,再往北,就是邊戍了。

    因此,盛京城屬於北方重鎮,統轄北方邊疆一帶,是一座重要城邑。

    燕王率領五千禁衛軍於三日後抵達盛京城,遼西軍區、遼東軍區的兵馬,也相繼趕來,與北方盛京軍區匯合,加上新軍,組成了二十萬大軍。

    其中騎兵隻有四萬多,還是除燕山軍區外,其它幾大軍區湊在一起的數量。

    辰淩並沒有擔憂戰馬的數量差距,因為他還有秘密武器,比如馬鐙和火藥,隻要與戰術配合,對付東胡騎兵,並非沒有勝算。

    他抵達盛京當日,就傳達了軍令,派出各軍的斥候營,廣撒在遼河以北,深入草原,百裏之內,布置了遊哨,一旦發現騎兵來到,或者發現騎兵主力,會把情報及時逐段傳送過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