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665章文化導向(1/2)

    辰淩回到燕國已經一個月了,天氣由春季轉為仲夏,各地農耕基本忙完,青苗茁壯,郊外到處是農家忙碌的場麵,辛勤勞作,日出夕歸,和平的環境,給百姓帶來一種祥和安逸。

    燕國暫時沒有戰事,征兵役也沒有那麽緊迫,大部分勞動力留在了鄉村田野,由朝廷和地方機構組織民力開墾荒田,修築河堤,鋪路修道,把各鄉村的山路和大路都連通起來,便於車馬行走。

    等農田的活忙完,許多富餘的勞動力可以進入城外的坊市打工,有的是每日結算工錢,有的是三日一結算,農夫們賺取一些閑錢外快。

    和平的環境,使得燕國朝政穩定,經濟得以發展,草原與燕地的貿易頻繁,以烏蘭察布的自由坊市為前沿,自由貿易區的貨物交換,使得草原部落上的毛皮、獸骨、牛羊、馬匹等,得以向中原輸送貿易。

    這樣一來,燕國賺取差價和關稅,獲利不少。

    辰淩督促政治、經濟、軍事、律法的同時,對文化格外看重,要控製燕人的思想,讓更多的民眾接受燕國的新政,必須把文化坐起來,形成獨特的燕國文化,使萬宗同源,趨於向燕國靠攏,這樣使天下人都覺得燕文化,豐富而潮流,紛紛效仿,歸附之心自然就強烈了。

    等到諸侯國人,都不排斥燕文化,甚至欣欣向往的時候,會自發移民、遷徙來到燕國生活,即使將來燕國消滅其它諸侯國,那些國家的子民,也不會太排斥,這就是文化的同化力量。

    辰淩找來太學院一些教授,還有文華殿的一些學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第一是簡化複雜的燕篆體,向隸屬過渡,筆劃繁多的字,要削減一些,文字太繁雜,不容易全麵接受和應用。

    第二,以訓詁的方式,對文字進行注音和反切,解釋每個字的來意、寓意等,做成‘燕氏字典’,對常見字和生僻字統一按照音韻或筆劃的形式,進行編輯成典冊。

    第三,撰寫太學報、大燕日報等,對於學術、國家建設、諸侯大小事進行報道,然後印刷發放,以燕國的視角來解讀諸侯戰亂,把燕國自身美化,把燕人進行思想教育,控製民眾思想,緊緊圍繞在朝廷的核心利益上。

    有句話說的好,民眾是愚昧的,也是盲從的,國家大小事,民眾無法看透,也不可能所有細節都解釋給他們聽,隻有官方言論,掩飾事實,把民眾的目光和思想,全部引導在朝廷希望看到的方向。

    這幾件事交代下去,整個太學院、文華殿的文人墨客們,開始了編撰整理,一場文化學術的改革隨之開始了。

    一段時間後,大街小巷都在熱銷著新聞報刊,對熱點事件、諸侯戰亂、燕國發展、草原風情、學院文化等,進行多方位、多視角地鋪開撰寫,解放燕國人單一、枯乏的思想束縛,營造了全民讀書的文化氛圍。

    如此一來,原本偏遠的燕國,與中原文化逐漸脫軌,過著相對落後、古板、僵化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習俗,經過這番冰器炭烤的方式,打破固有狹隘習俗模式,以先進的文化知識,在影響著燕國每一個人。

    ………

    六月流螢,正是暑夏,燕王大婚封後的消息傳開,不止在燕國,就是六大諸侯國也都接到了消息,紛紛派出使者,帶著豐厚賀禮,前往祝賀。

    畢竟燕國也是七大戰國之一,又是迎娶王後,據說還是墨家的聖女,頓時讓各諸侯國,對這件事都高度重視起來,畢竟墨家這龐然大物,傳承一百多年的老門派,不斷學術精湛,堪為顯血,最主要墨家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遊俠無數,劍客超群,即便各國王室,也不願意輕易得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