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664章外交之策(1/2)

    辰淩回朝之後,幾次組織軍機大臣,商議國事,繼續推進變革,把法律完善,各種獎罰製度,農耕製度,坊市收租等,有條不紊,番邦諸侯也多來燕國貿易,使得國庫開始充盈起來。

    要不是燕國數百年來,曆代君王不斷積攢,偷偷建了一個寶庫,被燕昭王用來變法的基礎,否則,沒有那些金銀珠寶,很難這麽快實施。

    戰國時代,各國軍隊雖然有正規軍,但大多還保持著春秋耕種收糧,其它時間備戰的狀態,除了都城禁衛軍,地方的駐軍更是靠自給自足,閑時回家務農,自備糧食和武器,等到有戰事時再歸隊。

    各國的軍隊沒有俸祿,都是義務兵賦,受傷致殘或戰死,沒有什麽撫恤金,隻是立功者,可以給家庭賺來土地,靠軍功提拔,加封官爵。

    燕國在這方麵做出調整,征兵後,可以免除家庭承擔的人丁稅,給家庭一些農具,還能發放一點薪水,糧草和軍械,完全由朝廷承擔,有專門的軍醫院治療傷病,待遇好上很多。

    農耕開始了,由於今年沒有動亂,人口多了不少,在地方官衙組織下,燕國的耕種土地竟比去年多處一倍來,對儲備糧倉,很有大作用。

    把朝政捋順之後,辰淩找來了墨家的端木黎工匠大師,目前任命於科研部門工械院的侍郎,負責工程軍械、設備的研製與開發。

    “端木先生,水力設備研發如何了?”

    “回君上,目前已製造出四台水力鍛造機了,被秘密運往醫巫閭山基地,那裏有大淩河,水流湍急,山下有義縣做坊市,等基地生產的鐵器、軍工等,可以在義縣周轉,運往燕國各地……”

    “很好,目前產鐵的效率和質量如何?”

    “根據君上的提議,製定了軍工標準條例,各種武器的鐵質,都是按照統一質量批量生產,在鍛造方麵,速度提高了一倍,而且鐵質均勻,仿佛均出自一人之手,硬度、耐性等各種元素都有很大進步,三尺青鋒,可以做到五尺,而不脆裂易折,如果利用這些新鐵質,來製作其它水力衝壓、切割等設備,把各種環節都用設備來代替,那燕國的軍工武器能達到戰國第一流的水準,甚至遠遠把勁韓、吳越的兵器帥在後麵,其它諸侯國的武器質量,就更不值一提了。”

    辰淩聽後很讚同,畢竟水力設備,可是歐洲工業革命前一個世紀,最普及有效的機械,正是因為有它,帶動各行各業的加工製造,都提升一個大檔次,才為後麵的工業革命誕生,奠定了物質和技術基礎。

    端木黎又道:“另外,君上,我們還把風箱改造成水力鼓風機,把煤炭烤成焦炭,用來熔化鐵石,想不到溫度在原來基礎上,提高一大截兒,鐵質的品質更高了,比青銅質、普通生鐵質要強出很多,鑄了幾把劍,非常鋒利,如果燕軍全部使用這樣的利器,中原六國,很難是燕軍的對手。”

    辰淩聞言一笑:“百煉成鋼,很有可能,你們煉製的鐵質,已經向更高一級的低碳鋼過渡了,那是比鐵更結實鋒利的鐵質,不過需要反複熔煉,工步更多,而且產量會很低,暫時無法普及,普通士卒,使用那些新鐵質的武器就很不錯,至於鋼鐵,還是用了打造設備的本身零件,這樣一來,設備越先進,質量越好,壽命越長,精密度越高,製造出來的武器也就越高品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