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393章血濺金鑾殿(1/2)

    這些老宗族夫子,哪裏是蘇秦的對手,恐怕縱觀整個戰國,縱橫捭闔的口才能蓋過蘇秦的,都幾乎沒有,隻能說旗鼓相當有張儀、公孫衍、惠施、公孫龍、魯仲連……

    蘇秦一開口,滔滔不絕,渾然大氣,字句如刀鋒般犀利,如泰山般巍峨壓下,引經據典,縱說橫切,從各個方麵,把這些人嗆得一句話也說不上來,幹吹胡子瞪眼,氣得滿臉通紅。

    鮑叔遠大吼一聲:“大王,你任用這些隻會動口舌的小人,被外來之臣蒙蔽,離間燕內朝廷,不聽聖人之教誨,正所謂忠言逆耳,這樣下去,燕國必然內亂不止,假如大王一意孤行,不聽人勸,要動老燕六百年根基,老夫就以死為諫,變法不妥--”

    說完這老頭子一咬牙,衝著他旁邊十步遠的柱子就撞了過去,周圍文臣嚇呆了眼,還沒來得及拉住他,就已經撞上了大殿石柱,頓時‘砰’的一聲,頭破血流。

    辰淩站起身,喝道:“還不快穿禦醫,為鮑大夫治傷。”

    大殿內文臣都驚呆了,一些老氏族的夫子急忙上前扶住鮑叔遠,哭喪氣來。

    “鮑大夫,你這是何苦啊?”

    “鮑大夫以身納諫,高風亮節,以死明誌……”

    “老燕未變法,才傳承了六百年,諸侯資曆最老……”

    守在殿外的宮廷禦醫匆匆忙忙進來,一搭脈絡,按人中穴,有翻翻眼皮,搖了搖頭,對著燕王拱手一揖道:“啟稟大王,鮑大夫,已經斷氣了。”

    “忠良賢士,就這樣為國捐軀了。”

    “變法誤國啊--”

    有燕老氏族青年士子咬牙切齒,指著蘇秦道:“你這個惡人,逼死了鮑大夫,害死忠良,老宗族跟你沒完……”

    辰淩瞬間明白,這是燕國老宗族和舊貴聯合在向他的朝廷發難,因為一旦推行變法,燕國老宗族和公卿舊貴將會遭到重創,縱觀各國變法,都沒收土地,廢除世襲爵位等等,舊貴勢力大受影響,甚至有滅族之威。

    因此,這些人選擇在未頒布之前,就率先發難,宮廷上,血濺金殿,逼迫他這個年輕新君讓步。

    這樣一鬧,不惜身死,血光一見,激發老宗族的反抗心理,抱成一股,阻擋變法。

    說到底,都是為了本族的私利,棄民族大義不顧,視國家利益於兒戲,反而還往身上抹金,以老儒大賢自詡,剛正不阿,實則就是偽君子,從頭徹尾的頑固派,舊勢力,國之蛀蟲,於國家富強、宏偉大業無益的一群人。

    辰淩的臉色陰沉下來,但是不能發作,因為如果大發雷霆,對舊貴族趕盡殺絕,不但會激發貴族和土著老宗族的聯合反抗,還會擔上不仁不義逼死老儒大賢的聲名,對即將召開的招賢士子會不利,讓燕人寒心。

    宮廷需要的是手腕,別看君王集權一身,但也代表著國君的形象,弄不好,殘暴不仁,冷血無情的形象就會被有心人利用,造成輿論的聲伐,使國人倒向太子一邊。

    辰淩壓下怒氣,隱忍下來,臉色古井不波,平淡道:“鮑大夫飽讀儒書,崇尚周禮,用心良苦,以死進諫,其心可敬,隻可惜不知變通,久居苦寒偏遠之地,未曾放眼看戰國,釀成如此悲劇,可悲可歎,郭奉常,安排一下鮑大夫的後事,要以上大夫之禮厚葬之,同時勞奉常親自去一下鮑宗族,解釋一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