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162章大戰前夕(1/2)

    函穀關外,魏軍中軍大營。

    公孫衍升堂點將,剛說了片刻,發現場內缺少一個身影,那就是他的得力大將,魏國英雄人物,先鋒官辰淩!

    “辰淩何在?”

    經他這麽一說,大帳內所有人都四顧張望,的確沒有發現辰淩的身影,議論紛紛。

    這時副將曹暉從武將隊列中擠出來,抱拳道:“稟報上將軍,我方先鋒營主帥辰淩將軍,近日正在衝擊五階武者的境界,一直在房內閉關,已經有數日不曾出房了,辰將軍有一封書函交給上將軍!”說著從壞內掏出一封書信,呈遞了上去。

    公孫衍皺著眉頭,心想如此快關鍵時候,他怎麽偏在這個時候有事?豈不貽誤戰機!

    他接過信函,攤開一看,上麵辰淩陳述了自己要閉關領悟武道,五國聯軍攻打函穀關時候,他的兩萬先鋒軍暫時不參與函穀關的攻堅戰,而是要等盟軍與秦軍廝殺難解難分時,再出計謀破秦,至於如何奇謀妙計,信函中並沒有交代。

    公孫衍眉頭緊鎖,一時沒有解開,把書信折疊放入袖口夾層內,開口道:“辰淩正在秘密修煉武技,暗中操練精兵,函穀關首戰,暫時不參與其中,不過,關鍵時刻,他就會意外出現在破秦之處,大家放心,這是我盟軍的一支奇兵,如果用來攻城,實在太浪費了。”

    “如今我四十五萬大軍糾集在函穀關外,糧草充足,兵強馬壯,猛將如雲,嚴寒秋末時節,就要進入初冬,我盟軍要速戰速決,否則寒冬來臨,對攻城將相當不利;如果破秦,秦軍殘敗退入秦川,我們盟軍就可以進入河西之地,奪取老秦氏族的糧食,讓他們無法過冬,到時候,秦人饑餓成災,必然發生嘩變,國家動亂,元氣大傷了。”

    其餘四國的公子、將領、謀士等人,聽到公孫衍的話,都紛紛點頭,認同他的觀點,寒冬即將來臨,哪一方占了上風,都直接決定的成敗歸屬。

    如果盟軍無法攻克函穀關,在關外饑寒交迫,攻城麵對阻礙,鬥誌全無,盟軍很容易瓦解敗退。

    相反,如果盟軍能攻破函穀關,那麽長驅直入,八百裏秦川沃土在望,滅秦指日可待!

    成與敗,皆在一線之間,但是這次無論是平原君趙勝,趙國名將趙奢,還是齊國公子孟嚐君田文、齊國大將田錚,楚國屈原、韓國太子咎,都不會掉以輕心,俗話說百步者半九十,很多時候往往就在眼看勝利在望前,最後卻飲恨收場,源於當局者的大意和自滿。

    公孫衍是智者,縱橫家提倡“合縱”的鼻祖代表,他暫時撇開辰淩的事不去多想,鎮定下來,吩咐號令道:“事不宜遲,三日後,盟軍開始正式攻城,這一場艱苦鏖戰,勢必慘烈異常,但我軍有四十五萬,後續還有一半人馬,秦國本土最多隻有五十萬大軍,號稱百萬,但鎮守西戎、巴蜀等地都需要人馬,因此秦軍投入函穀關,最多也就三十萬兵馬,還包括招募補充的新軍,開始我盟軍與秦軍拚的就是人海戰術,耗掉秦軍的主力,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我就會派辰淩出擊,配合盟軍攻堅戰。”

    孟嚐君田文說道:“公孫相國所言極是,秦軍主力有限,肯定拚不過咱們,函穀關號稱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開始幾日,必是慘烈交鋒,按照盟軍公平公正的約定,五國輪番進攻,一國負責一日,最少不低於三個時辰的強攻如何?一來可以緩解單方一國的損傷,二來也能比較一下軍力,諸位將軍以為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