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就醫指南

第363章 359.卡維的邀請(2/3)

    判斷患者是否發生腹瀉需要對糞便進行準確地評估,目前臨床上應用布裏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糞便視覺特征圖表工具(the King′s of stool chart,KSC-Tr)或Hart腹瀉計分法來進行腹瀉評估。對可能導致腹瀉的感染性或其他疾病,評估內容還應包括:腹部檢查、排便量、糞便性狀、糞便細菌培養、電解質檢查、藥物治療的使用等。

    BSFS是一種七分類的視覺性圖表,從1型最硬的糞塊到7型水樣便一共包括7個類別,糞便等級被評為6或7分的患者即可被定義為發生腹瀉[64]。

    KSC-Tr涵蓋了腹瀉的頻率、稠度和重量特征,其中稠度分為4類(硬且成形、軟且成形、疏鬆且不成形、液體樣),重量分為3類(200 g),稠度×重量組合成12類情況並賦值,24 h內每次排便評估得分累積值>15分,判斷為腹瀉[65]。

    《中國危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治療常見並發症預防管理專家共識(2021版)》推薦采用Hart腹瀉計分法(表2)[63]。Hart腹瀉評分表對9個分類進行賦值,其總分是當天每次排便的分數之和,每次排便均按此表進行評分,若24 h累計總分≥12分則判斷為腹瀉[66]。該表使用簡單,目前是國內護理領域評估腸內營養患者腹瀉情況最常用的工具。

    圖片

    處理:腸內營養相關腹瀉並發症由多因素造成,包括營養液的種類、腸內營養方式及途徑、腸內營養開始及持續時間、腸內營養輸注的速度與量、腸道應激反應、營養製劑被汙染等。早期識別腸內營養並發腹瀉的危險因素,建立防範或預警機製,從而進一步降低腹瀉發生率,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67]。

    腸內營養相關腹瀉的處理需醫護共同製訂臨床決策,建立由醫生、營養學專家、護士及藥劑師組成的多學科營養支持團隊,負責監測營養治療患者的營養狀況,可減少腹瀉等並發症,並降低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

    在腸內營養實踐中,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避免一次性物品的反覆使用,汙染腸內營養液。良好的手衛生習慣可降低腸內營養期間的細菌汙染風險,從而降低腹瀉的發生。對於神經外科重症患者,推薦采用腸內營養輸注泵勻速輸送的方式進行營養製劑喂養。以低劑量起始喂養,根據患者的耐受性,並遵循腸內營養序貫治療逐步加量直至達到目標喂養量。推薦給予個體化適宜溫度的營養液[68]。

    不要因患者發生腹瀉而自動中止腸內營養,而應繼續喂養,同時查找腹瀉的病因以確定適當的治療。建議當患者發生腸內營養相關腹瀉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腸鳴音變化,排便的次數、性狀和量等,根據耐受性評分進行分級管理。並通過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變喂養方式、改變蛋白質類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補充外源性益生菌等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方案,並根據相應的情況經驗性使用止瀉藥物,最終達到恢復腸道功能的作用[56]。

    推薦建議21:推薦使用腹瀉評分圖表工具對腹瀉進行評估。

    推薦建議22:腸內營養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原則,推薦使用胃腸營養泵進行勻速加溫泵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