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九六二章 全殲(1/3)

    楊振乘坐的瀛洲號,在倭奴船隻麵前高大如山嶽,就算船上沒有武裝到牙齒的火炮,徑直碾壓過去,倭奴船隻也要倒大黴。

    不過楊振從林重蕃那裏得知,倭奴船隊裏麵可能有焙烙火矢,所以行事還是比較謹慎,沒有下令徑直以船體碾壓過去。

    而是隔著一二裏地的距離就下令發炮,直接用紅夷重炮的實心彈丸轟擊密密麻麻停泊在一起的倭奴船團。

    這樣的重炮轟擊,根本不需要瞄準,隻要朝著那片倭奴船團打過去,就能做到彈無虛發。

    單獨瀛洲號自身,就裝備了三十門紅夷重炮,雖然三十門重炮分布在左右兩舷,同一時間隻能一麵發揮作用,可是即便如此,紅夷重炮的威力也不是鬧著玩的。

    最重要的是,除了瀛洲號之外,在瀛洲號的左右海麵上一字排開的其他二十四艘四百料戰座船上,每一艘上都有六門重型紅夷大炮,合在一起就是一百四十四門重炮。

    雖然它們的每一次齊射,都隻能發揮一半重炮的威力,但是所有四百料戰船一字排開,以右舷或者左舷對敵,七十二門重炮輪番發射,威力也異常驚人了。

    整個海麵上炮聲震天,硝煙滾滾,那些擊穿了倭奴船隻後打入海麵的碩大鐵彈,將倭奴船隻停泊的海灣深處打得像要沸騰了一般。

    平戶西海灣內的戰鬥,很難說一場你來我往的正常海戰,因為擁擠在一起的倭奴船隻,有很多連帆都沒有升起,就被擊碎在海麵上。

    海灣裏麵靠岸更近一些的船隻,雖然上了槳手,也升起了帆,可是他們被其他船隻擋著,困在裏麵左衝右突出不來。

    而外麵的船隻雖然航道開闊通常,方便迎戰,但是它們距離海岸較遠,很多倭奴亂紛紛的,一時半會抵達不到這些船上。

    楊振在瀛洲號的艦艉樓上,手拿千裏鏡,看著海灣內海岸邊擠在一起亂紛紛如水煮沸的倭奴人馬戰船,長出了一口氣。

    說到底,來自後世的楊振,還是被幾百年後的各路日吹們給唬住了,或者說給誤導了。

    什麽倭奴國率先睜眼開世界有蘭學了,什麽倭奴國鐵炮大筒威力遠勝大明朝了,什麽經曆了戰國時代的倭奴國武士單兵素質有多高了,什麽倭奴國海賊王足以橫行全世界了等等。

    幾百年後各路日吹們的種種誇大其詞,搞得楊振麵對眼下處在德川幕府早期的倭奴國,有點小心謹慎過了頭。

    崇禎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上午巳時左右,平戶西海灣內的海戰告一段落了。

    隨著林慶業、林嗣業、林重蕃率部從殘破的山城之上衝下,被堵在海岸上進退兩難的大批倭奴放棄了掙紮反抗,選擇了繳械投降。

    而那些成功登上了船隻,並企圖駕船反擊的倭奴藩主武士們,有一些直接死於紅夷重炮的遠距離轟擊之下,但是更多的則是在負傷落水後,被楊振所率船隊上的火槍手在更近的距離上一一射殺在海麵上。

    楊振原來所擔心的場麵,比如倭奴船隻發動近距離火攻,或者發起接舷近戰以及跳幫奪船作戰,根本沒有發生。

    也因此,楊振先前為接舷近戰而準備的大批擲彈兵,在這場海戰中,幾乎沒有發揮什麽作用。

    包括楊振下令專門為裝備水師營而鑄造的改進型衝天炮,也沒有找到可以大發神威的機會。

    整個船隊裝備的數百門衝天炮,隻是在戰事臨近尾聲的時候,在楊振率領的第一梯隊已經在風力與海浪的作用下接近了倭奴船團的時候,才打出了第一輪開花彈。

    有不少衝天炮甚至一炮未開,就迎來了倭奴繳械投降的消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