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七八二章 隻圍(2/3)

    至於其他的將領們,自然更是睡不著覺了,人人的心頭之上,其實都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雲。

    尤其是受命擔任西城防禦總指揮的張臣,更是徹夜值守在湯山門甕城的城樓上,幾乎一夜未曾合眼。

    期間,他還曾向楊振請戰,希望在夜色昏暗的掩護之下,率隊下城襲擊清虜營盤,給清虜來個下馬威,同時也提振一下己方的士氣,但是被楊振給否決掉了。

    在張臣看來,未來自軍在鎮江堡的作戰,肯定是以守為主,憑借堅城大量消耗清虜的兵馬糧草和有生力量,但若是一味死守,則對自軍士氣不利,怎麽也得抽冷子打個反擊才好。

    然而如今一夜過去,清虜在鎮江堡外西、南、北三麵的幾處營盤,皆已初見規模,若是等城外清虜圍城的深壕長壘完工,到時候再想出兵偷襲虜營,可就徹底沒有機會了。

    “想當年的大淩河之役,清虜大軍掘深壕,築長壘,將大淩河城團團圍住,然後一手圍城,一手打援,從八月到十一月,圍城曆時三個多月,致使城中糧草耗盡,戰馬吃光,人相食,以至於士氣崩潰,軍心思變,遼東軍三萬精銳,最後不戰而降。

    “眼下我軍糧草充足,彈藥齊備,且鴨江水麵未曾封凍,糧道不曾斷絕,暫時可不必擔心吃穿用度等補給來源。但是,都督卻不可不慮清虜圍城曠日持久之可能。

    “當年,大淩河之役,清虜大軍圍城三個多月,圍得城中山窮水盡。此番,我軍若要死守鎮江堡,就要做好被清虜圍困三月以上乃至半年的準備!”

    此時此刻,張臣對楊振再說起當年的大淩河之圍,他的臉上寫滿了憂慮,顯然是非常擔心當年大淩河之役的慘痛結局在鎮江堡這裏重演。

    “如今,都督已經派了袁總兵率船隊出外傳令,命其他各路人馬在清虜圍城之後與攻城之時,不得來援,雖然消除了清虜利用鎮江堡圍城打援的可能,但也相當於自斷了我軍的其他外援。一旦拖至冬月,城東鴨江水麵封凍,行船不得,清虜即可實現四麵合圍。

    “到時候,若清虜發兵猛攻鎮江堡,那倒也好,我軍自可憑借現有城防工事,憑借軍中槍炮彈藥之犀利,大量殺傷清虜人馬,達成都督消滅清虜有生力量之夙願。然而,清虜若重施當年兵圍大淩河之故技,對我軍隻圍而不攻則若何?

    “一旦如此,從冬月到來年四月,鴨江水麵封凍,水師行船不得,若清虜陳兵江上,使我軍糧道斷絕,城中人馬坐吃山空,我軍積儲之糧草,能扛得過半年否?”

    張臣把話說到了這裏,抬眼見楊振沉默不語,而李祿、楊珅等人也是皺眉沉思,當下環顧四周,見柳林、沈器周、安應昌等人朝人將領並未在場,於是進一步說道:

    “卑職知道都督心中之盤算,卑職也相信清虜大軍人馬越多,其所耗量草作則越多。且前番清虜既已征糧於朝人,則其軍中,必無充足之糧草,若其始終如此,則圍城自不會圍到明年四月。

    “但是,進入冬月之後,鴨江一旦封凍,今日江麵寬闊之水道,對清虜大軍來說,將不再是天塹,而是坦途。鴨綠江、清川江、大同江盡皆如此,屆時清虜所需之糧草,自可取之於朝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