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七一三章 礦場(1/3)

    楊振的這次北上巡視,走的是陸路,其實就是靠近西海岸的遼東古驛路,而且是一路走一路看。

    之前他行經大連灣北上石城島、東江島的時候,對東海岸的屯所情況已經有所了解了,也比較放心。

    但是對於西海岸即遼東灣沿岸的情況,他卻沒有親自看過,終究放不下心。

    主要是西海岸這一帶屯所眾多,除了正常的墾區之外,又有牢城營新辟的礦場、鹽田所新辟的鹽場以及金州灣內規模快速擴大的船廠。

    這些礦場、鹽場和船廠,也是楊振放心不下的所在。

    當然了,金海鎮眼下所謂的礦場,其實主要是一些由幾個牢城營負責的采石場、石灰窯和磚瓦廠而已,純粹是人力密集型的產業,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可言。

    楊振率部移防到金海鎮以後,各地城池、堡壘、倉庫、營房、碼頭,一直處在不斷的擴建增築之中。

    各路人馬對石灰、石料、木料、磚瓦之類東西的需求,就像一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一樣。

    木料之類的東西,各路人馬可以自己指揮人馬砍伐取得,但是石灰、石料和磚瓦之類的東西,卻不是輕輕鬆鬆說弄到就能弄到的。

    於是北路、中路、東路,包括張得貴自領的南路,都將整飭城池增築堡壘所需要的物料清單,報給了總鎮府協理營務處,請求協理營務處予以調撥。

    對楊振來說,北路、中路、東路整飭城防增修堡壘,是自己下達的命令,各路人馬出人出力,總鎮府既不多給一分錢,也不多給分糧,如果再不給調撥的物料,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麵對這樣的請求,楊振總是一口答應。

    但是同時,楊振自己卻又管不了那麽具體那麽細致,凡是遇上這樣的事,都是直接交給張得貴處理,讓他領著協理營務處協調解決。

    這半年來,張得貴領著協理營務處的幫辦們絞盡了腦汁,想盡了辦法,才算是勉強平衡了各路人馬的需求。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由幾個牢城營主管的那些礦場,新辟了一處又一處,采石場、石灰窯、磚瓦窯新建了一座又一座,規模翻了好幾番。

    當然了,最早編入三個牢城營服苦役的那批滿韃子老弱婦孺們以及投效滿韃年深日久的二韃子包衣奴才們,可就有罪受了。

    短短半年的時間,他們的人數也從最初的五千餘人,下降到了如今的三千二百餘人。

    除了那部分跟著旅順牢城營副將吳朝佐前往南路海島辦理檢疫隔離區的滿奴幸運兒之外,其他的人口損失,幾乎全都死於礦場和窯廠的繁重苦役。

    當然,對於幾個牢城營滿韃子老弱婦孺的這種減員,楊振沒有一絲一毫的憐憫之心。

    早在去冬從複州城、金州城和旅順城內俘虜他們的時候起,楊振就已經把他們當成死人看了。

    倒是一路跟著楊振北上巡視的總鎮府協理營務處總管張得貴,聽見三澗堡參將金光裕說起牢城營減員嚴重的時候,皺著眉頭直叫可惜。

    三澗堡正是金海鎮最初安置幾個牢城營的地方,也是金海鎮轄下的石灰窯、采石場、磚瓦場集中分布的地方。

    原本三澗堡這裏是旅順牢城營副將吳朝佐領銜做主,統領三個牢城營,但是吳朝佐被抽調到南路海島上主持海上檢疫隔離區之後,三澗堡這裏的牢城營事務就一直是這個金光裕在代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