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四零零章 餉製(1/3)

    楊振說完了營製的問題,算了算,征東先遣營本身編十七哨人馬,加上夏成德部、呂品奇部各三哨,七峰山劉萬忠部一哨,自己麾下能夠使用的戰兵,就是二十四哨。

    二十四哨正兵,就相當於滿韃子的二十四個牛錄。

    可是滿韃子那邊一共有多少個牛錄呢?

    根據楊振所知,滿韃子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一共二十四旗,入關前的巔峰時期,總兵力一度超過了四百個牛錄。

    當然了,四百個牛錄,其實齊裝滿員也就是十二萬人馬而已。

    那麽,這個總兵力算多嗎?

    其實也不算多,起碼與崇禎十四年鬆錦大戰之前,崇禎皇帝調集到遼東前線,交給洪承疇統領的那十三萬大軍相比,滿韃子這邊還少了一萬呢!

    當時崇禎皇帝以為在受人蠱惑,以為一次把九邊重鎮的精銳人馬全調過去,集結了十三萬,可以一鼓作氣,一戰而勝,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結果卻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之外,不僅沒能把滿韃子一舉殲滅,反而自己這邊十三萬明軍九邊精銳,卻幾乎全軍覆沒。

    唯有見機最早、跑得最快的吳三桂等人,保住了一支萬餘人的關寧鐵騎,從此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甚至能夠決定大明朝命運的人物。

    現在楊振麾下的鬆山官軍各部,能夠拉出去作戰的正兵,一共才二十四哨,算下來,一共也才七千二百人,還不夠滿韃子一個滿編固山之數。

    單從兵員數量上來說,這點兵力確實不夠看的,滿韃子的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中隨便一旗,兵力都蓋過了楊振。

    但是楊振對兵力的要求從來都不高,他一向講究兵貴精而不貴多,因為他更看重的,不是人數,而是火力。

    三個哨的火槍手、三個哨的炮兵,以及三個哨的擲彈兵,是他真正看重的殺手鐧。

    有了九個哨一共兩千七百人的先進火器部隊,他現在的底氣可是足著呢。

    當然了,他也想編出更多的火槍兵,更多的炮兵和擲彈兵,可是眼下的條件卻不具備。

    一來,征東先遣營的餉額有限,而他麾下雜七雜八的人馬又多,把有限的餉額都給了火槍兵、炮兵、擲彈兵,那麽祖克勇、徐昌永以及仇震海他們這些人怎麽辦呢?

    二來,眼下的征東先遣營也並沒有那麽多合格的火槍手,沒有那麽多合格的炮手。

    擲彈兵的門檻雖然低了許多,可是沒有其他隊伍的保護和配合,擲彈兵編得再多也沒有意義。

    楊振現在調派給火槍隊、擲彈兵隊、炮隊的人手,是充足的,要高出他給的分別三個哨的正兵額度。

    那些人,當然會頂著之前楊振給他們的預備隊名義,繼續存在下去,編成一個或者兩個輔兵哨,然後一邊訓練,一邊輔助作戰,等到時機成熟,或者正兵出現傷亡以後,隨時把他們補充進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