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九九章 營製(1/3)

    大明朝這邊的營兵製度,與明朝初年老朱所定的衛所製度不一樣,自從出現一來,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的編製之法。

    甚至可以說,京營有京營的編法,邊軍有邊軍的編法,甚至不同的將領各有自己不同的編法。

    比如說京營,即大名鼎鼎的京師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兵是全國抽調的衛所班軍,編法采取的卻是營哨製度。

    單說五軍營,人數最多的時候多達十幾萬,甚至多達二十多萬,可是編法呢,就隻有中軍,左右哨,左右掖,這麽五部。

    按照這個編法,左哨、右哨這樣的編製,下麵得統帶多少人馬呢,恐一個左哨就得好幾萬人。

    與此同時,三千營裏的騎兵部隊也是如此編法,除了中軍,就是左哨軍、右哨軍,以及左掖軍、右掖軍,這時候營下不僅有哨,而左右哨左右掖又成了軍。

    這是自從永樂皇帝以來京營就遵照執行的營哨製度的範本,一直執行到了明朝滅亡。

    那麽除了京營以外,大明朝南北方各地將領所招募的營兵,又有各自的營哨製度。

    比如說最出名的大將民族英雄戚繼光,他的營兵編法就十分的與眾不同,完全是根據他自己認可的戰鬥需要進行的。

    戚繼光的營兵編法,是以十二人為一隊,三隊為一旗,三旗為一局,四局為一司,二司為一部,三部為一營,一營三千人左右。

    在戚繼光的隊伍裏麵,營下設部,部下設司,司下設局,局下設旗,旗下設隊,隊成了最低也是最小的一級。

    相應的是,明末大臣徐光啟編練營兵時的編製則是,五人為一伍,二十五人為一隊,五隊為一哨,五哨為一部,五部為一營,每營也是三千多人。

    後來人們習慣上管軍隊也叫部隊,就跟古代營兵製度的編法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然了,因著有了京營的先例,明朝中後期的營兵製度,大都采取了營和哨這兩個編製的設置,所以呢,大明朝的營兵製度,通常又叫做營哨製。

    那麽,楊振要重定營製,目的是要把營製下的混亂理清,而不是進一步增加混亂,他想做的是刪繁就簡,讓人人都清楚明白。

    所以,他不會采取太複雜的編法,比如像戚繼光那樣的,又是部,又是司,又是局,實在不方便理清人馬數量。

    他要按照麾下大部分官軍都已經熟悉的營製,稍作一些清理和改動即可,最主要的是統一各部的營、哨編法,敲定隊和哨的大小規模。

    “我找到的應對之法,就是重定咱們的營哨製度。營下為部,各部以將領之名相稱,如夏成德部、呂品奇部、祖克勇部,部下編哨,每哨定額三百人,戰時即對應滿韃子一牛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