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二七七章 臼炮(1/3)

    “這個嘛——,小老兒多謝總兵大人對犬子打造的短管火銃的誇獎!”

    王守堂見楊振問到了製鐵所的事務,先跟楊振客氣了一句,然後麵露難色地說道:“不過呢,大人之前交辦的自製火槍,以及自鑄火炮,可沒有短管火銃那麽容易打造了!”

    說完這個,王守堂看看楊振臉色,見沒什麽變化,當即繼續說道:“之前潘提舉說到鐵料短缺的時候提到過一點,那就是大小銃管的打造,都需要精而又精的百煉鋼!

    “二十斤精鐵反複燒製軟化,反複折疊鍛打,曆時三日之久,隻能剩下八九斤百煉鋼堪用,然後繼續燒製軟化,最後才能鍛打成管!

    “還要放到銑床上,用上好的硬鋼銑刀反複打磨銃管的內壁,直到膛內光滑如鏡,貫通無礙!

    “然後再打磨銃管外麵,唯有裏裏外外銃管薄厚一樣,方才可用!這麽料理下來,二十斤精鐵,製成了銃管隻剩下六斤半!”

    說到這裏,王守堂停下來又看看楊振,見對方沒有接話的意思,似乎就是等著他回答之前的問題,於是幹脆說道:

    “大人走前我們臨時趕製了兩杆短管火銃,大人走後,我們按照大人說的方法嚐試長管火銃,到眼下一共打造燧發長管火槍五杆,另有未經銑刀銑削過內壁的長銃管六根!

    “至於大人說的自鑄火炮,咱們前前後後,一共鑄造了七門大人說的那種大肚子臼炮!其中五門是青銅的,兩門是鑄鐵的!”

    王守堂一邊說著製鐵所鑄造的大肚子臼炮的情況,一邊用兩隻手比劃著大肚子臼炮的身管粗細和口徑大小。

    楊振看著王守堂,看他把臼炮的口徑比劃得像洗臉盆那麽大,當下終於對他點了點頭。

    臼炮的稱呼,是楊振借鑒後世的說法故意為之。

    對於鑄造火炮,楊振當然一竅不通,可是兩世為人的他,卻也多少知道一些常識。

    在火炮身管已定的情況下,火炮口徑的大小,與其膛壓的大小,基本上成反比,口徑越大,膛壓越小,炸膛的風險就越低。

    不過炸膛的風險小了,可是他的射程卻也跟著就下降了。

    與此相應的是,在火炮口徑已定的情況下,火炮的身管長短與其膛壓的大小成正比,身管越長,膛壓就越大,炸膛的風險就越高。

    但是,這種情況下雖然炸膛的風險高了,可是彈丸出離炮口的初速卻提高了,火炮的射程也跟著大大增加了。

    那麽,理想的情況就是,要兼顧好身管的長度和口徑的大小,他們之間的比例就叫做火炮的倍徑。

    對於這個時代以及幾百年後的火炮製造來說,火炮的這個倍徑,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火炮的用途,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比例。

    當然了,這個情況對於楊振來說,未免有點過於複雜了,現在的他,手底下沒有鑄炮的專家,他也不能提出過於複雜的要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