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礦全民工張鐵軍

第335章 這是個功夫勁兒(1/3)

    出口轉內銷是整個九十年代最熱的詞匯,沒有之一。

    不管什麽東西,隻要和出口沾上邊,出去晃一圈兒再回來馬上就能火,身價就能漲個幾倍,商品是這樣,公司也是這樣。

    不管哪裏的哪個商場,也不管是什麽款式的服裝,隻要出口轉內銷的牌牌兒一掛,馬上就會被一搶而空,相當邪乎。

    這個要感謝我們的出口製度,感謝出口商品檢驗中心,那真的是高標準嚴要求,吹毛求疵的極點。隻要是出口的,肯定是最好的。

    國內銷售的就沒人管了,想怎麽糊弄都行。三等國民這事兒是一早就劃了線的。

    市場上也是差不多,隻要印個英文字母的,就能賣的貴賣的好,你要是印上中國字兒那就開始百般挑剔,各種嫌貴。

    所以這會兒的大部分服裝廠服裝公司都會起個洋名兒,掛上英文吊牌。箱包也一樣。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影響到了張鐵軍回來那會兒。

    你想個洋名兒賣的貴點,質量不好客戶自己幫你解釋,你老老實實用個國名,質量再好人家也不聽你解釋。就這麽神奇。

    隻買貴的不買對的也是在這個時代就形成的風氣。全國都一樣。想掙錢,你就得附和。老百姓裹挾著市場造就了這樣的局麵。

    然後反過來他們又開始口誅筆伐大談愛國和情懷……事實上,叫的最響的,肯定是一身國外名牌兒的,都不用特意找。

    用蘋果機大談情操的隻是尋常現象罷了,誰還不是個雙標犯。

    當然,張鐵國叫趙衛紅去香港發展業務,並不是讓他走出口轉內銷的路子,雖然事實上確實能帶來這麽一個好處。

    “那邊現在比咱們發達,商業環境好,對這方麵的需求很大,市場潛力大,這會兒過去會是個掙錢的好時候。”

    “那邊能讓咱們到處立大牌子?”

    “為什麽不能?商業社會才是最容易搞的,都是明碼標價。再說戶外牌隻是其中一個方麵,樓麵和公交車這些才是大頭。”

    “我琢磨琢磨。”趙衛紅點點頭。

    “你現在沒事兒也應該安排時間出去走走看看了,做廣告公司可不能閉門造車。”

    “行,我琢磨琢磨安排一下,這話我聽你的。”

    “對了,你叫人去一趟申城,去複旦,他們那有一個照明實驗所,和他們訂一批節能燈回來,這個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節能燈?”

    “就是熒光燈,叫法不一樣。你要是有時間可以和他們合作搞個燈泡廠,這一塊還是很有前景的。”

    “不就是燈泡嗎?日光燈那玩藝兒也不稀奇,就是貴點唄。嗡嗡的鬧人光線還暗。能行?”

    “不一樣,日光燈是第一代,現在國外都在淘汰了,咱們是生產技術跟不上。這東西替代白熾泡是早晚的事兒。”

    “你不都說生產技術不行了嗎?我怎麽幹?拿手搓呀?”

    “就是拿手搓,”張鐵軍點點頭:“咱們比別的不行,人多呀,待業的到處都是,能用人解決的事情在咱們這都不是難事兒。”

    九十年代初最早打進國際市場的成熟產品就是節能燈泡,廣東佛山燈泡廠。他就是靠著低廉的人工成本打敗了一眾國際燈泡公司。

    哪怕九十年代末各種自動設備出現,老外也沒能扳回去。廉價的勞動力在三十年的時間裏都是國家的驕傲,到處顯擺,然後拚命的讓他更廉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