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零八節 勝利閱兵(1/4)

    宗教辦在澄邁城下舉行的“慰靈法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元老院認為人已經殺得夠多了,用不著再故弄玄虛的折騰死人。所以不管是斬首示眾還是把屍體掛在樹上從澄邁一路掛到瓊山,乃至古風盎然的“京觀”都沒搞。俘虜和民工們在靠近大海的地方設立了若幹個大火葬堆,焚化了屍體,又修築了幾個考究的集體墓穴將骨灰掩埋,又立了“陣亡者紀念碑”。教會、新道教和就地征發的和尚在當地連做了三天法會,累得吳石芒一幹人歪歪扭扭,而且焚燒屍體當天的臭味更是讓他們好幾天沒有食欲。

    死者的儀式是做給活人看得,這次大規模的宗教儀式之後,不僅整個澄邁,包括瓊山、定安、文昌等地的百姓也對“髡賊”有了極大的改觀,甚至在大陸上,髡賊的仁義之名也傳播了出去。

    大家議論紛紛,說伏波軍不但收斂敵方的屍體安葬,還舉辦法會超度亡魂,立碑紀念,顯然不是暴虐無禮之人。

    伏波軍的陣亡者包括失蹤人員總計有一百六十一人。原本何影想就地製造棺木然後運回翠崗去安葬。但是劉牧州認為還是就地火化之後將骨灰甕送回安葬比較好。

    “這不大好。”何影對當地的民俗有過調查,“土葬的習慣根深蒂固,我們一下改成火葬……”

    “火葬製度要從現在開始推廣起來。”劉牧州說,“這次戰爭就是一個契機。如果我們要照顧所有的社會舊製度,我們就什麽也不用幹了。先從我們自己人開始吧!”

    在為伏波軍陣亡者舉行的儀式上,留在澄邁的一個步兵營列陣齊射排槍三次,隨後十二門火炮鳴炮三次。軍旗垂地悼念,一切十分莊嚴肅穆,最後由軍樂隊演奏《與我同在》。即使是最傲慢的元老軍官們,此時也為他們一貫視作炮灰的土著士兵的死流下了眼淚。

    軍隊在悼念陣亡者的儀式上得到了尊嚴,這尊嚴不僅僅來自官兵,也來自那些教授給他們全新的殺人武器和戰術的人。軍隊並非簡單的工具,它是由人組成的。

    何鳴心想,但願元老們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他注視著下海邊熊熊燃燒的火堆,黑煙衝天,加入大量的樟木和柏木的柴火使得空氣中的氣味不不像前幾天那樣熏人欲嘔。海風又不時驅散煙霧,使得空氣要好很多。他悄悄的問身邊的副官:“車準備好了沒有?”

    “汽車已經來了。”副官小聲說。

    儀式一結束他就要回臨高去,參加下一步的軍事行動計劃的擬定。首先是軍隊推進到瓊山、文昌、定安一線的軍事行動,然後是組建各縣警備連的事宜。

    儀式結束之後,他立刻回到了臨時指揮部裏。留在澄邁的第6步兵營營長朱全興正在等他。

    “我要馬上趕回馬嫋去。”何鳴簡單的說道,“我走之後。澄邁工作隊這幾天就到,你要盡快幫助工作隊在澄邁周圍建立起我們的威權,特別是治安整肅。”

    “是,我一定全力做到。”

    “你一定要出全力,但是是‘配合’做到。”何鳴著重指出了這點,“一定要分清楚主次。”

    朱全興朗聲道:“是,我明白!”

    “你明白就好。這次部隊回防,隻留下了你的6營,沒得休整又要投入治安作戰,戰士們可能會有點怨言。你要多注意部隊的動向。

    “魏主任說赴澄邁的慰問團很快就要來了。評功也開始了――這會吸引住士兵們的很大一部分注意力的。”

    吉普車在坑坑窪窪的驛路上跑著,單道謙的俘虜施工隊的公路還沒有修到澄邁。外麵下起了雨,雨水在風擋玻璃上狂瀉奔流,風又把雨水旋進了車內。把他的軍服打濕了。何鳴一個人坐在吉普車的後座上。雨點在車棚上的濺落聲密集的幾乎聽不清了。他透過窗戶看了看外麵,流淌的雨水使得外麵的景物一片模糊。他對開車的司機說:“開慢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