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八十五節 遭遇戰(1/4)

    驛路開始逐漸從海邊轉向內陸,走了許久。何如賓看日已西斜,估計已經到了申初時分。他眺望四周,遠近都是起伏不定的丘陵山地,距離驛路不遠的地方是一座小山,草木繁盛。他一提馬韁,策馬走到驛路旁的一個小山坡上的,他的親兵和將領們也趕緊跟了過來。

    他騎的是一匹蒙古駿馬,非常神駿。鞍子、轡頭和馬鐙都是黃銅所製,出發前親兵已經為他擦得閃閃發亮,在陽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左手拉著韁繩,右手提著鞭子,注視著望著身邊源源不斷的前進的人馬和大旗,一種誌得意滿的感覺充斥了心胸。

    “湯參將!”他叫了一聲。

    “卑將在!”

    “此地離開澄邁還有多遠?”

    “回稟鎮台大人,還有三十裏。”湯允文在馬上叉手道,“此處名為石山。”

    何如賓看了一眼這座小山,離驛路大約一百多丈。是一處控遏驛路的好地方。若是髡賊在這裏埋伏人馬的話,他必然要經曆一番苦戰才能通過。但是剛才探馬已經來探過,此處並無任何伏兵。

    “髡賊不知兵。”何如賓評道,“此處若設一營寨,派人把守。我軍必得先攻下此山方能繼續進兵。”

    “大人所言極是。”常青雲滿臉塵土,屁股磨得很疼,但是他還是緊隨何如賓本部,沒有在老營隊伍裏。就是希望在這樣的時候能夠說上幾句話,表現下他的見識和“勤勉忠事”的態度。

    “此處地形要緊。在此設一糧台!”何如賓吩咐道。

    進剿定下的方略是長圍,二萬多人的軍食供應是一件非常緊要的事情。最為方便的海路運輸礙於髡賊的“堅船快炮”無法運糧,陸地運糧不管距離遠近總是相當煩難的,特別是海南的驛路狀況實在太糟糕。靠著征發來的民夫肩挑車推幾百裏路來接濟糧食很是困難。因而明軍采取的是逐段設置糧台,層層轉運的模式。

    石山有一定的地形優勢,路途又適中,是設立轉運糧台的最佳地點之一。

    當下命令一名千總率領五百名士兵在此立下營寨,建立糧台,負責轉運糧食。他還準備解澄邁之圍之後在澄邁縣城內設置第二座轉運糧台。這樣每隔離四五十裏就設置一座糧台,留駐士兵把守,不但糧草能源源不斷的運到軍中,還能保證他的後路安全。

    大軍隨後就在石山宿營。澄邁縣城外有髡賊的人馬,何如賓決定在這裏休息一晚,讓士兵們養精蓄銳,明日再到澄邁。以免饑疲之師抵擋不住以逸待勞的髡賊,萬一在城下打個小敗仗對士氣的影響很壞。

    “明日午後,我軍即到澄邁縣城下。”何如賓在晚上的會議上對眾將和幕僚道,“據澄邁塘報雲,髡賊在城下已經開築土圍,且立下了營寨,人馬約有二千,又有火炮,防守必定堅固,我軍須得一鼓作氣將其拿下,不得稍有挫折!”

    “喏!”眾將一起大聲答應。

    趙汝義道:“地方官員,諱過飾功,但凡逆賊土匪,無不誇大十倍數十倍。就算他寨中有二千多人,亦多半是裹挾的百姓。我兵必能一鼓而下。”

    “大人所言極是。然而還是以小心謹慎為上。”何如賓問中軍守備葉正芳,“葉將軍,取澄邁的最新塘報來。”

    葉正芳道:“回稟大人,澄邁的塘報已經有三四天沒有到了。恐髡賊已將全城圍困,斷絕了交通。”

    “如此更要慎重!”何如賓心中覺得有些隱約的不安,“明日加派探馬!”

    太陽照在頭頂上,熱辣辣的。

    外委把總鍾效不知道多少次的把曬得滾燙的頭盔從頭上取了下來。他在小路邊的樹蔭下停住了馬匹,後麵的幾個騎兵跟了過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