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六十八節 農資商店(1/3)

    最後商定還是采用實物小額貸款的方式,操作起來較為便捷,農民也容易理解。

    禽苗以賒欠的方式提供給養殖戶,最少5隻,最多10隻。和養殖戶簽訂養殖禽蛋包銷協議,養殖戶以禽蛋作為禽苗的償付本息。

    “我提議是每隻雞雛本息合計20個雞蛋――”葉雨茗說。

    “簡直是白給了!太少了。”吳南海覺得有點吃虧了,“我們給養殖戶的禽苗可不是剛孵出來的小雞,是已經養了18周齡的育成雞――這期間花費的人力物力一點不少。而且帶來的幾種蛋雞,不管是輕型種的白殼蛋雞還是中型種的褐殼蛋雞,一年都能平均產蛋220~280枚。一隻雞至少能產蛋2~3年。要他們50個雞蛋作為禽苗的本錢我都覺得虧了。”

    葉雨茗說:“一開始搞推廣,我們就吃點虧好了。還是20個雞蛋吧。”

    臨高的所謂中農、富農還有小地主,經濟能力都有限,而農民勤儉多疑的心態使得這種推廣在一開始必須即能表現出充足的利益誘惑又不能讓條件好的過分――農民也不信。

    萬裏輝也符合葉雨茗的觀點,說50個雞蛋其實是多了。這個年產蛋量是在家禽飼養場密集飼養,提供充足複合飼料的前提下取得的。換在土法養殖的狀態下,因為農戶提供的飼料種類單一,數量一般偏少,家禽必須用較多的時間進行野外覓食,這種狀況下,產蛋量不會有這麽大,而且丟失、死亡的概率也很高。

    “我覺得這5~10隻雞裏因為各種原因死掉幾隻是很有可能的。你們雖然是學農的,不知道農民的苦啊。”萬裏輝說,“在農村搞養殖,一個不小心就會血本無歸的。幾隻雞對現代人來說當然不覺得什麽,對這裏的農民怕就是很大的財產了吧。”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接受了葉雨茗的方案:每隻雞收20隻雞蛋作為提供蛋雞的本息。還款期限自養殖之日開始起六個月內付清。

    本息還清之後,天地會將包銷全部雞蛋,最後還回購不能產蛋的母機。大家覺得隻要養殖戶好好的喂養,沒有意外的損失,從這個計劃中獲益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這也是我們向全縣農戶推廣使用流通券的一個好機會。”嚴茗說。流通券發行半年多來,在全縣的商戶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信用度,但是農戶對這種紙幣的認可度還比較低。

    用紙幣支付給農戶收購款。再配合東門市上的刺激流通券使用的政策:凡是穿越集團開設的商店使用流通券的購物都可以打九五折。

    正因為農戶本能的不信任流通券,所以一旦有了流通券就會到市場上花掉,這樣可以進一步的刺激流通,避免支付金屬貨幣之後造成囤積的現象,真正讓貨幣流通起來。

    “我們這不叫推廣,簡直就是在倒貼啊。”有人感慨了。

    “這世界上的多數國家對農業都是有補貼的,否則早沒人種地了。”葉雨茗說,“我們這也算是變相的農產品補貼政策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