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百三十三節 征糧的學問(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除了朝廷的優免之外,”王兆敏苦笑道,“還有一類人,也有所謂的‘詭寄’。”每個縣裏都有一批刁惡霸道,不易對付的那班“特殊人物”,不是豪強地主,就是鄉間無賴。必須敷衍。分量不足,米色粗劣,亦得照收不誤。有時候甚至虛給“糧串”――納糧的憑證,買得個地麵平靖。許多平民小戶為了少納糧,就會“帶地投獻”。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有人會請他們“包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謂的“包戶”,這種包戶或者本身是“糧差”與官吏有勾結,或者是地方的豪強能挾製官吏,小戶如托他們“包繳”,“浮收”部分固然少不了,但是要比自己去繳納便宜的多

    “你們打掉的苟家兄弟二個,原本就是縣裏最大的兩個包戶。”王兆敏說,“不過若不是和陳明剛有勾結,當過‘糧差’,他們也做不成這個包戶。”

    鄔徳點點頭,這“包戶”倒是有點“包稅人”的意思。

    “包戶”自然不是白幹的,照例要從中刮皮,“包戶”裏膽大妄為的,幹脆隻收糧,不繳糧,一味拖欠,隻等最後朝廷“豁免”了事。這種情況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區盛極一時。

    有人少繳,有人就得多繳,縣裏的稅賦還是要出在縣民的頭上的。外加各種剝削耗費,加上縣裏的官吏的好處,統統都出在小民頭上,這叫做“耗糧堆尖”,也就是所謂的“浮收”。

    “耗糧堆尖”不算“亂收費”,是大明稅賦係統中有明文規定的,某些地方,每石附加耗米和尖米7鬥6升之多,超過正額的一半以上。這筆額外收入是地方官吏最大最可靠的一筆“灰色收入”。比起貪贓枉法之類撈的黑錢,要安全多了。

    “耗糧堆尖”名義上是支付稅糧的運費和損耗,其實沒有標準可言,隨意性很大。王兆敏敢於提出每石為穿越集團附征1鬥2升,也正是鑽這個空子。

    王兆敏對“浮收”這塊含糊其辭,隻是說這是用來支付糧賦的運費和損耗的。這筆收益,他當然不希望澳洲人知道的太明白了。

    鄔徳心想:難怪羅鐸當時說,臨高縣的真正的稅賦負擔在一萬五千石以上。照這麽看來,完全有可能。

    “本縣的耗米,慣例是每石多少?”

    王兆敏一驚,趕緊道:“這個,貴眾納糧隻需正額就是,浮收一概免了就是。”

    鄔徳想這個你不說也沒關係,我們自然調查的出來。

    “遼餉加派縣裏大約很有難處吧?”鄔徳問

    “難。”王兆敏正為這事發愁,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難在何處?!”鄔徳抓住這個問題不放,

    王兆敏猶豫了一下,說:“銀貴。”(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