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一百九十一節 勳素濟當官(1/4)

    “出口有沒有市場我可不敢說,但是米粉自用的話需求肯定很大――我看你不妨投產。”黃大山對勳素濟說,“執委會到秋季就會開始搞田獨開發計劃,幾千人雲集在在海灘上,有米粉做飯就容易了,直接加水加調料一煮就成。比麵條還容易――麵條還得去堿水。”

    “好,我就投產米粉吧。做米粉很容易,用不了多少設備……”

    “嗬嗬,你以為你還是自己在食堂裏做米粉?最多也就做個幾十斤的。要朝上千斤,上萬斤的目標看齊,工業化製造和手工製造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叫機械廠的人給你搞幾台食品加工機把。”

    “這麽一說的話。”莫笑安有些意氣消沉,“味精恐怕也通不過――紅薯雖然不值錢,也是糧食。”

    “味精這樣的紅薯深加工的產品可能會同意出口。隻要附加值夠高。一噸紅薯要是能換回一噸大米或者幾百公斤的生鐵來,馬千矚肯定答應。”

    莫笑安實在沒法保證說一噸紅薯做出來的味精能有這麽高的收益。

    “這保證不了。不過20年代日本人把味精賣到中國來的時候也賺了很大的一票。大明再爛爛不過20年代,我們也不見得比日本人差。”

    “再過幾天張信就要回臨高述職了。你和他談談吧。”黃大山對莫笑安說,“他在廣州,對市場的了解程度總比我們這樣亂猜要來得準確。”

    黃大山說其實製造味精並不是什麽難事,隻要有菌種,控製好發酵條件,用澱粉或者更簡單的紅薯幹粉就能發酵。要多少有多少――隻要有澱粉或者含有澱粉的東西。

    “發酵是種很神秘的東西,”黃大山說起自己的專業眉飛色舞,“細菌真得非常可愛……”

    莫笑安和勳素濟不由得離得他遠一些,免得沾染上他身上“可愛的細菌”。

    “這就是發酵車間,”黃大山指了一下院子另外一端的一排框架式結構的高架空的廠房,裏麵有用蒸汽或者煤氣加熱的密封式的鍋灶。

    說是發酵車間,其實是各自分開的。黃大山在裏麵發酵的東西有好幾種。

    每個車間門口有消毒水池。裏麵是石灰水,出入必須從裏麵走過去。算是一種基本的消毒措施。

    “這是為了避免雜菌汙染。”黃大山解釋道,“有些產品發酵對環境要求不高,有的就比較麻煩。”

    現在發酵車間裏用澱粉或者直接利用紅薯的產品有好幾個:除了有莫笑安準備在大明賺錢的味精。還有現在食堂熱銷的格瓦斯;直接用紅薯發酵的醋;最後是化工和食品上都需要的重要添加劑檸檬酸。後者的生產工藝比較複雜,單獨占用了很大的一處廠房。

    “裏麵沒什麽好看的,主要是大大小小的鍋子、發酵罐和管道。”黃大山說,“發酵的這個部份,以後我還會經常過來照看得。”

    味精現在是以小批量的方式生產。每次產出不過二三十公斤,主要供應各食堂使用,黃大山說如果能夠打開外銷的渠道,大規模的生產不成問題。

    “食品廠的設備很原始,規模也不大。”巡視完全廠之後莫笑安在食品廠廠長辦公室裏對勳素濟說,“除了紅薯車間就是發酵車間了。你要想法擴大些新品種的生產,除了外銷,我們自己也需要。”

    這道命令讓勳素濟覺得壓力沉重,憋了半天,吐出句:“我會想辦法的。”

    “好吧。你多動動腦子。”莫笑安說,“你知道:食品廠是屬於臨高糧油食品總公司的,理論上屬於農委會和輕工業部雙重管理,我算是總經理,吳南海是副總經理。實際上不管是我還是吳南海,都管理的不到位――事情太多了。所以到現在這所謂的總公司還是個空頭。我前幾天和吳南海商量過,我準備辭掉總經理的職務,由吳南海當總經理,你當常務副總經理――以後就是以你為主了。你就以食品廠為核心,逐漸把整個總公司給支撐起來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