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結局

第一百二十九節 諸彩老襲來(1/3)

    張機器在文德嗣的“傳授造西洋大船的秘法”的許諾下,幹勁十足的開始趕工,他選了一些人和他一起幹活。文德嗣對古代造船術很有興趣,就和李軍的排一起留了下來看造船。海軍卻表現出了完全與眾不同的興趣,不僅伏波每三五天就來回一次,還陸續的把分給海軍的士官生運到了百圖,給張機器當短工,學習造船的直觀經驗。雖然未來的造船工程師是在技術學校中進行培養,但是海軍認為自己也有必要培養稍懂造船技術的軍官――如果可能的話,未來的造船廠應該由海軍來控製。

    文德嗣對海軍的小九九心裏很清楚,但是他本人的愛好使得他對海軍有天然的偏好,所以采用裝糊塗的方式視而不見,繼續著和張機器之間的跨時空技術交流。

    文德嗣發現張機器其實也是一個模型高手,他用很簡單的木工工具就能做出各式各樣的海船模型來,不僅能造,而且各個部件比例準確,還能拆卸自如。原來這就是他的技術秘密,說白了就是等比例放大法。這個辦法雖然有點原始卻十分有效。文德嗣知道歐洲的造船師也采用過類似的辦法,而且每造一船,先做模型的規矩也是這種方法的餘澤。

    張機器對數學、幾何所知甚少,繪圖的水平也等同塗鴉,但是他把這些船的大小、結構、尺寸一切數據都牢牢的記在腦子裏,這點讓文德嗣很佩服――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很多不識字、不懂算法,但是卻能依靠一代一代的經驗傳承做出巧奪天工的物品來,確實有他們的獨到之處。

    看到張機器做得船模,文德嗣也不由得技癢。反正監督造船沒什麽事情,幹脆動手先做一艘雙桅縱帆船的模型出來,有了模型,再和張機器交流起來就更容易了。

    他一直是生存狂人,走到哪裏隨身都有基本的武器、食品和工具。這裏材料方便,他就馬上找材料動手做了起來。

    張機器對文德嗣這樣一個“有學問的人”也能動手做出細巧的船模來更是感到欽佩。在他看來有學問的人都是舞文弄墨的,能自己動手幹這樣的匠人活計的他是從來沒見過。每天下工之餘,也就會到文德嗣的屋子裏來看看這艘西洋船的模型,兩個人還會交流下做船模方麵的心得體會,文德嗣也會乘機把一些關於船型、帆形的簡單知識告訴他。

    文德嗣在百圖過著做模型的悠閑生活的時候,穿越者們在博鋪和百仞城的工作一天忙過一天。要上馬的工程千頭萬緒,到處都在喊叫物資和勞動力的缺乏,身為計委委員主持日常工作的馬千矚成了最忙碌的人。忙於物資分配、勞動力調配,還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有限的物資和勞動力到底先給誰用,往往會起很大的爭議。這種爭議又會摻雜著D日之後工作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個人恩怨。而專業組組長之間的個人恩怨最後又會成為兩個專業組之間的矛盾。任何小事都會引起辯論和爭吵,執委會的委員不得不經常忙於調節糾紛。蕭子山有次鬼鬼祟祟的找馬千矚,說是不是把組長們的佩槍都收回來。WwW.

    “為什麽?”馬千矚想眼下局勢這麽危險,他還想把手槍配發到每個人手裏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