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礦全民工

第754章 不惹禍那還叫年輕人?(3/3)

    “啥意思?”

    “就這意思唄,有些人是拿了錢,這種雖然壞但是不傻,那些啥也沒有就跟著蹦達的不是傻比是啥?還就他們嗓門大。”

    “你知道啊?”

    “知道一點兒。”張鐵軍點點頭:“這種情況也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人是很複雜的,所以審計和巡視工作必須要認真,審批權一定要謹慎。”

    “我感覺目前到不用擔心這個,”張冠軍抓了抓頭皮:“現在才哪到哪?不過三五年以後就不好說了。我有哈數。

    那個,上回那個城管打人那事兒,省裏有決定了,該撤的撤,該判的判,要求市裏慎重考慮解決問題。”

    嗬嗬,張鐵軍冷笑了一聲,沒說什麽。他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那些被毆打的人法院怎麽判,這才是真格的。

    像這種絕無僅有的事情,第一次宣判就相當重要,往往會被以後的相關案件引為例證。這才是他想要的。

    他可能解決不了這種現象,但是可以加大他們的成本。有例在先,他們以後行事就會多上幾分壓力,不能再那麽肆意妄為。

    說白了,之所以出現這種亂象一幹就是好幾十年,就是單位違法的成本太低了。工作難做不是違法的理由。

    “市局聯網那邊怎麽樣了?”

    “本市啊?你說話帶上地名,我特麽又不是你老家的,我是沈陽人。”

    “嗯,好,你是沈陽人牛逼。那邊現在是什麽情況?”

    “挖溝回填唄,”張冠軍抻了個懶腰:“要把原來的電話線全部光纜化,具體的我也不大懂,什麽機房改造的了,幹著呢。”

    本市是山城,地形地貌導致了有一些本來很簡單的工程就會變得施工難度很大,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比渝城難。

    好在國內這樣的城市並不多。

    中國人的傳統是擇水而居,這是農耕的需求,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結果就是基本上城市都在河道平原上或者依湖而建。

    少數的幾個山地城市要麽就是出於戰爭需要,要麽是運輸需要,要麽就是出於工業需要。

    有城必有大水。最缺水的陝北地區,曆史上也是河流密布的肥沃土地,是因為人員密集耕伐無度破壞了自然環境,這才導致了現在的情況。

    這一點其實古人早就知道了,但是人力終歸是抵不住生存的需求。

    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木能固化土地,土地能含養水分,水又可以生木,木頭可以燒火,化灰為土,如此循環不息,這就是對自然的總結。

    金生水可不是說金屬融化了能變成水,而是金屬可以吸取凝結空氣和土壤裏的水分,有聚水的效應。

    不要總把古人想的愚昧無知,事實上人類的發展是自身退化的過程。古人比我們聰明多了。這個古人不包括西方世界。

    “我就沒想明白,”張冠軍說:“光纜不是郵電的事情嗎?咱們為什麽給他出這個錢?”

    “項目借款,又不是白給他們。”張鐵軍搖搖頭:“這個項目成功以後你就知道了,上個國家新聞應該沒什麽大問題。”

    “真的呀?”張冠軍就精神了:“那就是說,這個項目具有普遍意義唄?會推廣,是不是?”

    “這是個大勢,不是會推廣,而是必然要普及,起碼城市是肯定要普及的,哪怕是個縣城。”

    “那不是要發了?難怪你特意弄這麽個公司。那得擴大規模啊,不行,我得琢磨琢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