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小說18

第三章 生命在於運動(3/5)

    二十、屈指強心:小指伸出,其餘四指握攏,然後小指向裏用力勾出81次。根據中醫經絡學說,小指乃手少陰心經循行之末端,故而常做此功有循經強心之效。另外,以一手拇指按壓點揉另一手內關穴(腕橫紋上二寸)81次,換手亦然,同具強心之效。

    二十一、周身拍打:雙手掌從上至下依次拍打周身,其順序為右掌拍左肩肘手及左胸肋,左掌拍右肩肘手及右胸肋,然後雙手從前胸向下經腹部拍打至小腿,再反手拍打腰背部,然後一腿提起,另腿獨立,雙掌拍擊腿部肌肉。注意在拍擊時,抬手吸氣,拍擊呼氣或閉氣,剛開始拍擊力量要輕,以後逐步加重力量。

    二十二、掌擦湧泉:晚上臨睡前,用熱水燙過腳後晾幹,然後以左手擦搓右腳腳心,右手擦搓左腳腳心,各擦36次後,再以左手拍右腳心、右手拍左腳心各81次。

    二十三、指點會陰:仰臥位,先以右手點穴指快速點按會陰穴(陰囊與肛門連線之中點)81次,再按順逆時針各旋轉81次,換左手亦然。

    二十四、掌搓雙腎:雙手快速搓熱之後,以掌心貼住雙腎區旋轉搓擦36次。

    二十五、拉捏雙耳:中醫學理論認為耳朵就像一個倒置的嬰兒,是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微縮點”,所以用雙手反複拉捏整個耳部,有調理周身之功效。

    練習太極內功養生法,我的體會是,不一定天天按次序都做一遍,可根據自身情況擇其要者而行之。另外,要遵循太極拳的鬆、靜、自然三要素,以意念、動作、呼吸三者有機結合,如此,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4.道家養生功

    道家養生功是從收心求靜入手,以到達到滋養精氣、固本強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壽的養生良法。道家認為,維護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氣。精氣充足則身體強壯,精氣不足則身體衰弱,精氣枯竭則人歸死亡。一般說來,人在青年時期精氣旺盛,收支平衡,故無疲困之憂;而人到中年則精氣漸虧,入不敷出。越往後“赤字”則越大,身體則日衰,如果不懂節製情欲,精虧體衰則更迅速。道家養生功就是教導人們如何通過自我修煉,養精蓄銳,把虧損了的精氣補回來。

    道家養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生功。這是本功區別於其他氣功的根本之點,也是它有特殊養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養生功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複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例如,“收心求靜”一法,可使大腦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得到全麵的調整,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獨到的功效,久練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複和開發;“開通奇經八脈”一法,可舒經活絡,使百脈暢通,保持皮膚潤滑光澤,對關節炎、脈管炎宰多種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關門”一法,可使人精足腎健,精力旺盛,對夢遺滑精、陽痿腎虛等病有獨到的療效。

    養生功的濫觴

    道家養生功的創始人是老子,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曆史。至元代丘處機祖師創立道教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我父親牛金寶。

    養生之道曆史悠久,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龍馬負圖、伏羲觀象畫卦時代。據傳,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成先天八卦,後來經周文王將先天八卦演變為後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說是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遠在六合之外,近於一身之中。在《周易》和《黃帝內經》兩書中對八卦和生命運動及祛病養生的原理有更為詳盡的敘述。我們的祖先運用這些理論,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逐漸形成了一套祛病強身延壽的、行之有效的養生功法。但這套功法在奴隸製社會一直被統治者所占有,成為秘而不傳並為少數人所掌握的東西,根本談不上普及。

    至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兩大派,以孔子為首的儒教繼承和發揚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周公之禮,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入世之法。其門徒曾子所著的《大學》,子思所著的《中庸》,都著重闡述孔門的養生修身心法。曾子謂“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子思則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曾子的“止於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把握思維,調適性情,使之處於中和、至善之地,這有益於心身的健康。諸如“仁”、“中”、“誠”、“理”、“性”都是孔門正心修身的核心,也是古聖先賢獨覺之處。又如孟子所說的:“人有雞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養生之道無他,就是懂得“收放心”,這樣才能“養吾浩然之氣”。可見儒家的養生之道是與其治世之道合二為一的。

    道教以老子為首,其《道德經》已成為道教之祖書。莊子的《南華經》、魏伯陽的《參同契》、張伯端的《悟真篇》,以及後來道教正統的《丹經道書》,無不以《道德經》為依據來闡述發揚個人的養生觀。老子之道其大則無所不包,其細則無所不入。生天地,育萬物。道本無名,強名曰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道又稱“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提倡“虛無”或“無為”,虛中有實,無中生有,認為萬物從虛無中來,在養生上則是虛其心而實其腹,從而強其身而壯其骨。“無為”實是無不為,指存無為之心;而行有為之法,即存無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釋家即佛教,西漢年代傳入中國,至隋唐達到鼎盛時期。佛家也自有一套養生之道。

    自古以來儒、釋、道名為三家,其養生之道則互有傳授,互相吸收。由於多種原因,長期以來這些養生功法被披上神秘色彩,說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測。加上一些江湖術士的渲染,競成了成仙升天,長生不死的法術。不過,養生功法雖沒有術士們說的那樣神秘,但確有其難於理解和神奇之處。如果得到真傳而又按照要求進行研習,持之以恒,定能使身體轉弱為強,甚至返老還童,安度百歲亦非虛言。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可歸結為一個“道”字。道是什麽呢?老子《道德經》雲:“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畫,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則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震東北、兌東南、艮西北。後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畫,即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方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為天為老陽,坤母為地為老陰,震屬木為雷又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道家所謂的抽坎填離,使後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陽,填到離中一陰裏去。原來後天的離南坎北,就變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這就是道家的所謂抽坎填離,又謂坎離交垢,使後天返還先天。

    具體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此?即無極,又謂先天真一之?。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並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麽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後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斷,後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於心,命帶氣下人於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曆三十二個月,便生元?六十四銖。從一歲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一陽,長元?六十四銖;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二陽,又長元?六十四銖;至八歲又長元?六十四銖,生三陽;至十歲零八個月,又長元?六十四銖,生四陽,至十三歲零四個月,又長元?六十四銖,生五陽;至十六歲又長元?六十四銖,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二十四缽)。月圓必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到十六歲(這裏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六交皆陽。陽極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下泄,從十六歲起,每曆九十六個月,耗元?六十四銖生一陰。從十六歲至二十四歲,耗元?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從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又耗元?六十四銖,又生一陰,二陰出現;至四十歲又生一陰,三陰出現;至四十八歲又生一陰,四陰出現;至五十六歲又生一陰,五陰出現;至六十四歲又生一陰,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耗盡。

    按以上原理,人至六十四歲,元?耗盡,應該是?盡人死,為什麽人有七十未衰,又有未老先亡的呢?根據八卦陰陽的道理回答:即卦盡?未盡,或?盡卦未盡。壽夭不同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一方麵是受之父母的先天遺傳,另方麵在於個人的修持。當然天災人禍例外。明白此理,就可設法補救,身破?補,精虧精補,就是用哪裏丟了哪裏補的辦法來補救。三百八十四銖缽元?,是一點一點丟失的,再用養生功法一點一點補回來。雖然六十四歲年逾花甲,若能立誌按著養生功法修持,從靜養功修性入手,待靜極而動,一陽來複,?發則收?,精動則煉精,?虧則?補,精虧則精補,似胎兒剛落生一樣,以有為法消陰長陽。用功百日長六十四銖元?生一陽,此時身體的健康狀況好像由原來的六十四歲回到五十六歲。再堅持用功百日,又長六十四銖元?,又生一陽,而身體健康狀況又好像回到四十八歲。又用功百日,又長六十四銖元?又生一陽,而身體狀況好像又回到四十歲那樣。再繼續用功百日,又長六十四銖元?又生一陽,而身體狀況好像回到三十二歲那樣。再繼續堅持用功百日,又長元?六十四銖又生一陽,身體狀況像是回到二十四歲左右。再繼續用功百日(所謂百日指的是個約數,是因有“百日築基”這個名詞而來,不是確指一百天)又長元?六十四銖又生一陽,此時又變成六交皆陽,從身體狀況來說,已經成為十六歲童真之體。這就是道家的所謂返老還童,當然這不是三年五載輕而易舉之事。

    古人將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變化與人從無到有,直到六十四歲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歲至六十四歲。三百八十四爻的陰陽變化,則成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銖元?的消長過程。所以說,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間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這就是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養生功的功能

    如果說養生功百病皆治,那是過分誇大其作用。但經證明,練好養生功隻有百益而無一害。其具體功能有以下個方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